從這個回應,就能知道,葉立軒不但聽說過邵建義,對邵建義的情況還非常了解。
“邵建義在青山投資了一個智能機器人項目,而且,早在十年前,邵建義就開始在青山下面的豐瑞縣做生意了。”
宋思銘解釋道。
“做生意……邵建義竟然會做生意……”
葉立軒更為驚訝。
旋即,他就向宋思銘介紹他所知道的邵建義,“京大附中是京城公認最好的中學,這些年涌現出了不少的風云人物,其中理科最杰出的代表,肯定是齊廣太,齊副市長,他是京大附中歷史上年齡最小的畢業生,在科研界做出的成績,也是有目共睹,而文科最杰出的代表,應該就是邵建義了。”
“哦?”
“邵建義有什么成就,能成為文科最杰出的代表?”
宋思銘好奇道。
“他高中還沒畢業,就在國家日報上,發表了三篇評論員文章。”
葉立軒回答道。
“高中沒畢業?國家日報?評論員文章?”
這三個要素,聯合到一起,讓宋思銘狠狠地咽下一口吐沫。
沒有轉任地方前,他可是專業寫材料的,太清楚國家日報的評論員文章是什么水平了。
別說一個高中生,就算是那些大學的教授專家,終其一生,都很難在國家日報上發表評論員文章。
關鍵,邵建義還一口氣發了三篇。
“后來呢?”
宋思銘追問道。
“后來,邵建義被保送到了京大的國際關系學院。畢業之后,直接選調進入國家政策研究室工作。”
葉立軒接著說道。
“那他應該前途一片光明啊!”
這樣的開端,宋思銘想不出,邵建義為什么會棄官從商。
“主要是被家里拖累了。”
葉立軒介紹道:“邵建義家世不凡,他的爺爺曾經主政一方,父親在部委工作,級別同樣很高,應該是十一年前吧,邵建義的父親,牽扯進一樁腐敗大案,雖然沒有坐牢,但卻被開除公職,這件事對邵建義影響很大,沒過多久,他就辭職了,之后的很多年,都沒有人在京城見過他,甚至他家里人都不知道他在哪里,干什么。”
“怪不得邵建義會說往事不堪回首。”
聽葉立軒這么一講,宋思銘也明白,為什么邵建義不愿意談及自己的過去了。
像邵建義這種情況,不辭職的話,也沒什么問題。
因為,在法律里面,沒有老子犯罪兒子也要共同擔責的條款。
但是,以后想有很好的發展,是不可能了。
特別是邵建義還是做政策研究的,他就算研究得再好,他的研究成果,也很難出現在重要刊物上。
所以,還不如辭職,重新開始。
而邵建義重新開始的方式,是先找一個遠離京城,沒有人認識他的地方,很明顯,這個地方就是青山的豐瑞縣。
先前,青山市相關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對大友房地產過往的多次拿地過程,進行重新審查,得出的結論是大友房地產拿地時,只是鉆了當時政策的漏洞,并沒有涉及到違法違規。
說實話,宋思銘是不太相信那個調查結果的。
覺得聯合調查組還是在有意無意地捂蓋子,不想自揭傷疤。
但現在,得知了邵建義的過往后,宋思銘不得不相信,大友房地產拿地,是真的鉆了當時政策的漏洞。
要知道,大友房地產初創時期的操盤手就邵建義,以邵建義的本事,想找幾個政策上的漏洞,簡直不要太簡單。
再加上,邵建義本身出身于高干家庭,自己又在體制內待過,善于維護政府關系,這種事辦起來就更簡單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