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蒼站在門后,望了一眼,將門合上。
窗外嘩嘩的雨聲,似乎比方才更為凄厲。
傅九衢森然一笑,楊公公,你可以說了。
楊懷敏將那張明黃絹帛徐徐展開,抖了抖,平鋪幾上。
廣陵郡王自己看。
絹帛上是趙禎手書,蓋有天子御印。
上面寫道:入內都知楊懷敏奉旨下揚州,如朕親臨。
楊懷敏看著傅九衢陡然變色的臉,不動聲色地坐回來,拿起茶盞慢慢地飲一口。
下官奉旨辦差,可全是為朝廷、為大宋著想,毫無私情可循。唉,瞧把郡王誤會得,差點要了下官的小命……
傅九衢的手狠狠撐在桌幾的邊沿,視線從那一行手書慢慢地滑過去,人也慢慢地坐下來。
楊公公好手段。
這個楊懷敏是官家身邊的大太監。
慶歷八年發生的那一場刺殺皇帝案,叛亂刺主的顏秀四人,都是楊懷敏統領的皇城司衛卒。那時楊懷敏官至入內副都知,在張貴妃身邊當差。
宮變發生后,曹皇后機智救駕,一直拖延到大內侍衛趕到。本想留下活口,楊懷敏竟帶著衛士一擁而上,將叛黨四人亂刃分尸。
皇帝遇刺,震驚朝野,皇城司無數人被下獄治罪,凡有往來,一律連坐。
然而,在這般危局之下,楊懷敏這個叛黨的直屬上官卻全身而退,僅僅被降職處理,仍領入內都知一職,在宮中行走。
接下來,官家更是將曹皇后的救駕之功,賞在了張貴妃的身上,說張氏來得恰是時候,護駕有功……
那一樁宮廷懸案,眾說紛紜,引來猜疑無數。
由于事發當晚,是趙禎難得一次留宿在曹皇后的寢宮,所以一直有兩種說法。
一說是張貴妃爭風吃醋,指使楊懷敏教唆手下行刺,嫁禍曹皇后,以堅定官家廢后之心,再取而代之。不然楊懷敏在事情暴露后不會殺人滅口,官家也不會為了維護張貴妃而息事寧人。
一說是曹皇后自導自演買通楊懷敏手下,護駕邀功和嫁禍貴妃一箭雙雕,畢竟楊懷敏是張貴妃身邊的人,他手底下的人行刺皇帝,張貴妃定會連坐,被官家厭棄。
真相如何趙禎不追究,兇手又被當場處死,再不為外人所知。
但傅九衢知道,這樁案子是官家一力壓下來的,只說家丑不可外揚。
在這件事情發生后,皇城司遭到大清洗,傅九衢正式進入大眾視野,成為大宋特務機構皇城司的當家人,官家對自己親外甥的信任不而喻。
在委以重任時,他親口對傅九衢說過:至親莫過血肉,至信莫過甥舅……
即便如此,趙禎也從未讓他重查慶歷八年刺殺案,這樁案子連同宮變當夜死去的那些人,就此被塵封在歷史的檔案里,只留下語意不詳的寥寥數語,引后來人多番猜測……
楊懷敏便是那樁案子里的關鍵人物。
由于諫官反復上奏,口誅筆伐,楊懷敏被貶滑縣,再后來又因皇帝寵愛張貴妃再度召回,在張氏死后,這人便留在了皇帝身邊,從始至終都是趙禎的心腹,很受重用。
還有一事。楊懷敏又笑盈盈地道:出京前,官家特地向下官交代。說揚州府事務繁忙,高明樓的案子,就不勞煩郡王再費心了。宗卷呈上已無出入,還是早已押解回京,由開封府審結為宜。
無恥!傅九衢冷聲道:你以為把你和葛庸狼狽為奸干出的這點宵小之事,嫁禍到官家頭上,本王就會信以為真,與官家離心,由著你等小人構陷
楊懷敏搖了搖頭。
廣陵郡王,事到如今,你竟然還不明白嗎
楊懷敏看著傅九衢越發冷峻的面孔,似笑非笑地收回絹帛。
下官也不怕實話告訴你。甥舅之間,是比外人要親近幾分,前些年官家信任郡王,自是因了那幾分親緣血脈……可郡王也應當知道,別說甥舅,就算是父子,在皇權大事上,也不該有所隱瞞。郡王你啊,還是太過大意了。
傅九衢沒有說話,冷颼颼盯住他。
楊懷敏哼聲,意有所指地叩了叩桌幾。
駝峰嶺的事情,你給官家的札子上什么都交代明白了,怎么能獨獨漏了南唐李氏的藏寶和族譜更是一筆都不提李氏族譜有你父親傅廣義的名字呢
一派胡!傅九衢冷冷盯著他,藏寶一事,事關重大,查明之后我自會稟報。至于族譜,本王從不曾見,不知官家從何處聽來的誹謗之……
呵呵呵……楊懷敏笑得刻薄而尖利,語氣卻是親和無比,就好像在勸慰傅九衢一般。
郡王不要著惱,官家從何處得知你也不用管。眼下郡王該在意的,是官家與你生了嫌隙,要如何修補才是唉,皇權寶座,白骨累累。那幾分血脈親情又算得了什么呢手足兄弟、父子之間尚可舉刀相向,何況甥舅
楊懷敏看他不語,表情更是得意了幾分。
下官與郡王素來投緣,這才忍不住規勸幾句。揚州的差事,郡王這是辦砸了呀!天子之怒,縞素難平。郡王要想回京,恐怕是遙遙無期了……
傅九衢:公公說完了嗎
楊懷敏道:盡于此,郡王好自為之吧。
傅九衢冷臉相向,盯住他,今日之事,今日之,本王會一字不漏地如實奏報。另外……
他一頓,若當真如公公所,官家對我懷有戒心。那我傅九衢將終其一生不再踏入汴京城,他大可安心。
,請下載好閱
,請下載好閱
閱讀最新章節。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