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九衢的軍訓計劃沒能馬上實施。
將府衙里的差役拉去禁軍行營里訓練,這不僅在揚州府沒有先例,在別的州府也從來沒有人干過,聞所未聞。
軍訓計劃一提出來,就受到以通判葛庸為首的一眾官吏的強烈反對。
一個揚州府,往小了說也是一個小朝廷。
個中人事復雜,在盤根錯節的權利關系網里,各有各的利益,各懷各的心思,對傅九衢這種超出規制的做法,誰都不愿出頭,要獲得眾人首肯并不容易。
大家都反對,知州大人當然不能搞一堂。
傅九衢也不著急,讓他們各抒己見,說出反對的理由。
葛庸說,揚州行營的兵馬都監是個武人,對文臣素來嗤之以鼻,眼下把人送到行營去受訓,等同于把臉湊到人家的跟前去挨巴掌,丟人。
傅九衢次日就帶來了兵馬都監沈光棟的來函。
沈光棟詞溫和、懇切,對于府衙說的受訓一詞予以了更正,還謙虛地表示,今年以來行營里疏于練兵,恰好可以趁此機會,整肅軍紀,非常歡迎與府衙搞一場聯合軍訓。
葛庸啞口無。
其他官吏也說了一些不同的理由。
有人稱勞民傷財,實效不大。
有人說行營辛苦,怕差役們埋怨。
有人說府里人手不足,三班六房的差役都有定額,把人帶去受訓了,哪來人做事會怠慢差務。
傅九衢將這些意見都梳理出來,簡單粗暴地一一回應。
勞民傷財
他調查民意,讓老百姓投票。
老百姓一聽要把這些養尊處優的官老爺拉去行營里訓練,恨不得舉一百雙手同意。而且揚州富庶之地,有的是富庶人家,不差那幾個錢,為了看到這樣的盛況,他們甚至愿意眾籌相送……
差役會心生埋怨
他依葫蘆畫瓢,請三班六房里的差役寫請愿書,自愿地才去,但是自愿去的差役,可以多領一個月的差遣費。
有錢能使鬼推磨,有了差遣補貼,三班六房的差役,人人搶著寫請愿書,差點為了爭名額打起來。
人手不足
那好辦。傅九衢當即表示,不僅要從三班六房里抽調差役去受訓,還要從各級官吏里挑選一批人,親自帶隊前往行營。
從他本人開始。
這命令一出,府里哀鴻遍野。
北宋重文輕武,文人們素來以武為恥,養尊處優的日子過久了,一個個手無縛雞之力,去那行營里頂著烈日和酷暑受苦受訓,是第一層苦,由著那些他們看不上的武夫來指點,是第二層苦,更是羞辱。
這群人無一不是嚇得瑟瑟發抖。
所以,千招萬招都不如這一招狠。
眾人心里叫苦,可知州大人都應了卯,哪里輪得到他們喊不
于是,短短幾天的時間里,生病的生病,奔喪的奔喪,有上吐下瀉的,有摔斷了腿的,有遠房姨姥姥過世的,有小妾懷孕的,有父母生病兒女害瘟的……
更有直接的,送禮送到了傅九衢的跟前,只說身子骨不好,求郡王高抬貴手。
可謂花樣頻出。
傅九衢早看穿了這群人的心思。
等他們都表演夠了,聲勢也都造出來了,這才勉為其難、大發慈悲,不強行要求官吏受訓,與差役一樣,寫請愿書自愿前往。
揚州官場繃緊的弦兒,頓時松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