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曹娘子看到曹翊,親熱地喚一叔,招呼他往里坐。
辛夷這才反應過來。
湘靈,給曹大人上茶。
湘靈誒一聲應下,喜滋滋去了。
曹翊看了眼小曹娘子,朝她笑了笑,互相行禮問新年好,又才對辛夷道:茶就不喝了。我今日還有要務待辦,這就告辭。待藥鋪開張那日,定要來吃你一杯水酒。
辛夷謝過,沒有挽留。
小曹娘子將他送得老遠才回來,瞄了辛夷一眼,小聲道:我這位七叔可是矜貴的人,平常別說請,八抬大轎都抬不動他,這倒好,親自給你撰匾造額,送到門前來了,卻茶都舍不得喝一口。
辛夷看她眼里充滿了輕佻的戲謔,知道她在想什么,輕輕一笑。
曹大人是個君子,我只不過幫他一點小忙而已,竟以如此厚禮相贈,著實讓我汗顏了。
小忙雖同一個曹姓,可小曹府與大曹府隔了一層,小曹娘子對大曹府的事情并不全然了解,聞自是好奇得很。
辛夷平靜地嗯一聲,轉頭看幌子店的兩個伙計掛橫匾,狀似隨意地回答。
曹大人的家人生了一場小病,請我去診治了一回。
小曹娘子恍然大悟。
怪不得,我就說嘛七叔如此熱情……
老板娘,你看看正了沒有幌子店伙計站在木凳上,臉上掛著笑,憨憨地回頭問辛夷。
辛夷借機走出去,避開小曹娘子更多的詢問,仰起脖子指揮伙計掛上橫匾。
左一點。
對對對,再往右。不對,右角往上一些。
好,就那里。可以,擺正了!
小曹娘子跟著走出來。
這三個字,妙得很。
新店掛牌,街坊和行人也都駐足觀看,熱情地討論。
汴京城商業發達,行業百千,商家字號懸掛的匾額種類繁多,花樣更是層出不窮。
辛夷之前觀察過,很多藥鋪會把自己家的主打藥劑懸掛出來,或是小兒積食、傷藥跌打、風寒積食,不一而足,或是有名氣的人家,便直接打姓氏招牌,比如孫家藥鋪、譚家藥鋪、謝醫使家、齊容齋等等。
相對一些有聲譽的老店而,辛夷是新人,不想搞得那么花哨,但也直接用了自己的名字。
只是沒想到,原本一個普通的辛夷坊,因了這塊燙金招牌,竟襯得滿堂生輝。
也就是在橫匾掛上去以后,辛夷才發現下面還有一個紅章,她識不得篆刻字體,卻大致猜到是劉醫官使的署名。
還沒有開業就牛氣起來了。
藥坊里的人,都興奮莫名,一個個摩拳擦掌,笑逐顏開,辛夷卻默默嘆口氣。
欠曹翊的人情債是越來越多,她快要還不清了,得須潛心為曹皇后診治才是。
因年節上宮中雜事繁忙,這些日子,曹皇后都沒有機會出宮,也沒有招辛夷前去診治。辛夷記掛著這事,下午送走客人,便將店里的藥材理了理,帶上自己整理好的藥材去了曹府。
曹翊不在,門房說是去拜年了,大門外仍是懸了一個接福袋,讓辛夷留下帖子。
辛夷將藥材包留下,想了想,留了張字條。
曹大人盛情,辛夷來日必將厚報。
這句話,她相信曹翊看得懂,是對他贈送匾額的謝意,也有租讓店鋪那幾千貫錢的感謝,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將來會連本帶息歸還給他的意圖。
離開曹府的時候,辛夷輕松了許多。
好好賺銀子,還債吧。
辛夷打定主意,回到馬行街便召來原先孫家藥鋪的伙計,每人發了一張考題,題面里囊括了中藥炮制和藥理藥性的一些基礎知識。
她想先摸摸這些人的底,看哪些人能留,哪些人不能留,以便做到心里有數……
辛夷正守著伙計們做題,不曾想,她在雍丘西崗救過的那娘子就牽著女兒找上門來了。
開口便說,我姓安,娘家舅舅也是開藥堂的。我從小在舅舅家藥堂長大,識得藥材,懂得一點藥理,想在娘子這里找個活干,不知行不行
新筆趣閣汴京小醫娘更新,第122章
撰匾造額免費閱讀。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