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桓送走了陳東,心中也期待起來。
希望,陳東善始善終。
君不負我!
我不負君!
未來有越來越多陳東這樣的人,大宋朝才能興盛,才能完成自身的凈化。
至少在趙桓這一朝,能重塑大宋,使得大宋能一步步的去掉骨子里的孱弱,去掉骨子里的不自信。
未來如何,那就是未來的事情了。
要相信后世子孫的智慧。
趙桓再一次翻看了范致虛、張纮等所有人的罪證,幾十上百人的被處死,雖然其中很多是京兆府的權貴士紳,可是官員也很多。
現如今,京兆府的官員都被殺空了。
趙桓拿著奏折,安排了人通知李綱覲見。
不一會兒,李綱就來了,行禮道:臣李綱,拜見官家。
趙桓沒有兜圈子,問道:之前就讓你遴選官員,重新安排京兆府的人員,選拔足夠了嗎
李綱說道:已經夠了。
趙桓點了點頭,直接把陳東上奏的奏折遞過去,吩咐道:陳東處死的人員名單,都在這里。
目前京兆府空缺的官職,也都記錄出來了。
你依照空缺的官職,挨個把官員安排去任職,盡快填充京兆府的空缺。
李綱毫不猶豫道:臣領命!
之前的李綱,還比較固執,要去考慮文官的利益,如今的李綱變了很多,因為每一次的堅持都沒用,事后也證明是自己的錯誤。
李綱也開始一點點改變。
在李綱離開后,趙桓恢復了日常的忙碌。
日常的政務由政事堂負責,趙桓實際上比較輕松,他現在最主要的精力,反而是在劉韐這里,大批培養負責控制軍隊的大同社指導員。
這些負責思想、后勤的武人,不僅要懂得武人的不容易,還要認可武人,還要能做思想工作,培養起來很不容易。
可是,這一切卻在有序的推進。
劉韐一把年紀了,卻精力充沛,忙起來完全不輸給年輕人,像是一個拼命三郎一樣。
用劉韐的話說,如果把這件事情辦成了,就算死也值了。
在劉韐的推動下,率先對留在東京城的軍隊進行改革,開始從基層設立指導員,一層一層的設立控制軍隊的武官。
這些人的存在,才會解決士兵的后顧之憂,讓士兵更認可朝廷,同時也不干涉軍隊的打仗。
至少現階段,是可以推行的。
從來沒有任何一種制度是完美無缺的,一切的情況都在于人。當一點點發展,到后面因為人的緣故,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那就是以后再改革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