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師德淡淡道:這個問題朝廷曾經討論過,契丹畢竟弱小,它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大唐東北的屏障,一旦契丹被滅,突厥人的勢力就會進入遼東了,這絕不是朝廷愿意看到的一幕,所以保住契丹,實際上也保住了遼東。
卑職明白了!
蘇宏暉又抱拳請愿道:卑職愿為先鋒,率本部追擊契丹逃軍。
婁師德知道他是想立功贖罪,也沒有為難他,便欣然點頭道:那就拜托蘇將軍了!
蘇宏暉當即率領三萬唐軍疾速北上,當天晚上收復了密云,但他馬不停蹄,繼續晝夜行軍,在次日中午追上了契丹后軍,雙方在密云以北的草原上爆發了一場激戰。
..。
從密云直接穿過燕山后,北方便是茫茫的草原,然后向東可以直接去遼東,向東北方向則是去饒樂州,穿過饒樂州便是契丹的老巢松漠都督府。
契丹軍隊在離開密云后,便作鳥獸散,各自部落晝夜不停地返回自己家鄉,突厥人襲擊后方的消息早已傳遍了契丹各部,人人心急如焚,這時,奪取唐朝財富和女人的想法早已拋之腦后,每個人都擔心自己妻兒,恨不得插翅北飛。
十二萬人的契丹大軍連遭兩次重擊,軍心早已渙散,孫萬榮和乙冤羽帶領本部落的二萬余人倉皇北逃,孫萬榮已經聽說唐軍追上后軍的消息,一萬余后軍全軍覆沒,唐軍二十萬大軍在后面緊追不舍,一個個將逃之不及的部落殲滅,孫萬榮心慌意亂,率軍拼命北逃,絲毫不敢停下來休息。
兩天后,他率領軍隊進入了饒樂州,這里是奚人的地盤,前方遠遠看見寬闊的灤水,孫萬榮這才稍稍松了口氣,下令軍隊就地休息,等待后面的乙羽冤率領的步兵趕上來。
契丹騎兵們紛紛下馬,牽馬到灤水旁飲水,又取出干肉和馬奶酒填充肚子,很多士兵累得疲憊不堪,倒在地上便呼呼大睡,孫萬榮坐在一塊草地上,一邊吃干糧,一邊打量四周的地形。
他們位于一片低緩的丘陵草原地帶,南方數十里外便是巍巍燕山,寬達十幾丈的灤水如一條玉帶般在丘陵間蜿蜒流淌,這一帶孫萬榮不太熟悉,但他卻忽然意識到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他們該怎么渡過欒水
契丹人是用羊皮筏子渡河,但現在他們羊皮筏子都丟在后軍,他們根本沒有渡河的工具,難道他們還要北上繞過灤水嗎那就意味著他們還要多走數百里的路程。
孫萬榮只覺一陣頭痛,平時很簡單的問題,現在居然把他難住了,他立刻起身向南方眺望,他希望能看到一片森林,然后伐木渡河。
但他并沒有看到一棵樹木,不過數十里外邊是燕山,燕山腳下應該是大片森林,這時,乙羽冤率領數千步兵氣喘吁吁趕到了。
可汗!
乙羽冤大喊道:南方二十里外有一片樹林,我們需要伐木渡河!
孫萬榮正在發愁此事,聞大喜,他立刻令道:全軍上馬,去南方渡河!
他話音剛落,一名親兵忽然指著南方驚恐地大喊起來,可汗,有敵軍!
孫萬榮一扭頭,頓時嚇得他魂飛魄散,只見南面約兩里外的一片草丘上出現了大群騎兵,黑壓壓地足有數千人,中間豎起一桿巨大的唐軍軍旗,孫萬榮失聲大喊:速撤退!
這支騎兵正是李臻率領的五千騎兵,他們一直在等待東撤的契丹敗兵,他也知道了突厥大軍襲擊契丹老巢之事,那么契丹很快就會撤軍了。
李臻得到了奚人提供的情報,在契丹必經的灤水邊等候,卻沒想到他等來的第一支敗軍就是孫萬榮的軍隊。
李臻冷冷望著慌亂地契丹士兵,他一揮手,低沉的號角聲立刻響起,唐軍戰鼓聲如雷,李臻下達了進攻的命令。
殺!
他一揮戰刀,縱馬疾奔,親率五千精銳的騎兵從草丘上席卷而下,喊殺聲震天,戰馬風馳電掣,馬蹄滾滾,儼如烏云下的狂風,向兩里外的契丹軍隊席卷而來。
此時契丹騎兵亂成一團,根本沒有抵抗的意志,他們找不到自己的馬匹,很多人跳上別人戰馬調頭便逃。
乙羽冤見勢不妙,軍心已潰散,無法抵抗了,他立刻對孫萬榮大喊道:可汗,來不及抵抗了,速速北撤,否則,我們都會死在這里。
孫萬榮臉色慘白,但他實在不甘心,他有兩萬軍隊,而對方只有數千人,他騎上自己戰馬便大喊道:騎兵左右翼集結,跟我迎戰!
乙羽冤見孫萬榮還要抵抗,他不再勸說,調轉馬頭便打馬奔逃,數十名親衛簇擁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