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襄王先一步入主安慶,滅燕氏,在瓜分天下這件事上也占領了主動權,兩方交涉之下,以淮嶺為界,分大景東西。
西歸北漠,東歸北襄。
北漠部落走向統一,立國號為蕭,定都西銘,北襄延續舊時,以襄為國號,定都上京。
那座深宮如今也換了主人。
北襄王趙貞入主華陽宮時設天地法壇,敬天成運,祈福上天,坐實天子之位。
僵持了如此多年,雖讓北莽崛起,好在是峰回路轉,入了大景。
年過半百的趙貞心中不免有些惆悵,他也不曾想過有朝一日還能來到這里,甚至還成為了這里的主人。
遙想當年與燕洵相遇,那時還是風華正茂,一晃三十余年,各自成主,只是可惜,再見之時,已是生死之敵。
燕洵啊燕洵,終究是本王技高一籌。
趙貞站在那樓閣之上,眼望著這座都城,他撫胡一笑,隨即便走入了身后的大殿之中。
大襄官員在整理景時留下的舊物時,在藏書閣中發現了大量書籍,大概是當時景帝南逃時無法帶走,故而留在的這里。
其中大多都是一些雜書,包含了許多東西,在藏書閣的三層,史官找到了記載著大景朝歲月變遷的史書,一一應對,再作修改,存于庫中。
但在看到最后一本的時候,史官心中不免疑惑了起來。
這,這是誰寫的
史官心中駭然,再一看,那竹簡上的內容不像是新的,像是陳放了許久。
自襄王入主大景以來,藏書閣便一直封著,從始至終都沒有人進來過這里,那這最后的這些,又會是誰添上去的
不對,這時間不對等!
史官心中一驚,隨即便將那本史書遞到了王上面前。
趙貞看過那本史書后有些不解,于是便問道:這史書有什么問題嗎
他并沒有看出什么問題。
史官顫顫巍巍,說道:回王上,這上面纂刻的痕跡不似近期,據臣所觀,恐怕這多出的幾處,纂刻的時間都早于其上記述的時日,臣略微估算的一下,可能……
可能比王上火攻安慶,還要早上一年之久。
趙貞聽后愣了一下,隨即拿起那史書又看了一看。
后面多出的這幾條記述,的確比之前的內容要淺一些。
趙貞心中思索著,忽的皺起眉頭,輕聲呢喃道:這怎么可能……
若是這樣說來,早在他還未入主大景之時,便有人已經料到了后續的所有,景帝南逃,火攻安慶,大景滅國,每一件事都清楚的記述了年月與日期。
這著實是有些匪夷所思了。
他抬起頭看了一眼史官,不作聲張,隨即讓他退下。
史官退下后,趙貞再次拿起那史書看了起來。
他伸手抹過那史書上的內容,依舊有些不愿意去相信這件事情。
來人。
趙貞道了一句,隨即喚人將大景的史官一并抓來審問。
結果卻是無一人知曉這后面的內容是誰給添上去的。
得到印證之后,趙貞越發好奇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