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情形更像是后者,劉伯祿啟程出發后,彭三益就一直這么為他自己,也為那些文武同僚們打氣。但是待到一個人的時候,這位知識淵博的彭道臺卻總是能想起一件事情,那就是這一次的變亂并不是島上的生黎鬧出來的,而是一支他們完全沒有任何了解的軍隊所為。
不管怎樣,大軍南向總是對的。皇明兩百多年的積威,上百萬的大軍,在大清面前都淪落到了現在這個地步,難不成那些宋人還能翻了天不成
每每想到那些讓他憂心忡忡的東西,他便立刻用這些來安慰他自己。這是當年考科舉時從未有過的,因為那時候,對于八股文,他是有著絕對的自信心的,而事實也證明了他確實能夠考上進士。
奈何,這一次可謂是今時不同往日,戰事,對于他而是完全陌生的,這里很難從那些儒家經典里得到合適的解釋。一旦過往的經歷和知識無法支撐起自信了,他沒有因此而變得盲目自大,已是極大的好事,但是悲觀就不可避免了,幾乎是全憑著自我洗腦來舒緩緊張的情緒。
大軍出征已過去好些天了,前幾日,劉伯祿抵達萬州時曾派人回來報了平安,但是最近幾日卻沒有,很可能還在膠著之中。旁的不說,若是已然取勝,正在追亡逐北,也當會把消息送回來才是。當然,也有一種可能就是劉伯祿已經敗了,但是一旦想到這種可能,彭三益就連忙自行安慰。
他是分巡道,分巡道的職責并非主要在軍務上面,而是在監督、司法和巡查等方面。戰事還在繼續,他的工作無非是監督糧餉的發給,以及城內的守御工作。忙著這些的同時,其本職工作上也不能含糊,彭三益只要回到衙門就立刻埋頭于公文之中,尤其是近來形勢緊張,下面的府縣官員往往要忙于應付糧餉的發運,很可能會因此而導致在訟獄上出現紕漏,這是他為官多年積累下來的經驗,更要注意再三。
需要斟酌的案件判罰并不多,或者說是有些即便在處斷和判罰上出了偏差,其實也已經沒有修改的必要了。至少,沒有必要為幾個賤民的損失去得罪同僚。
看了半晌卷宗,彭三益抬起頭,又看了看剩下的。大抵是因為前些天過于繁忙了,公務堆下不少,彭三益想了想,還是決定今天就把公務都處理完了,天知道明天又會出什么幺蛾子的怪事來。
繼續處置公務,后面的卷宗似乎比前面的要簡單不少,明明白白的也不甚復雜,以至于彭三益的處置速度自也要快上了不少。這樣的輕松,心中自少不了會產生些許愜意。就這樣,一直審閱到了最后的一份卷宗,好心情始終保持著,直到外間傳來的一陣驚聲尖叫,良好的情緒方才是戛然而止。
………………
瓊州府城作為島上的統治中心,其規模遠勝萬州、陵水那樣的州縣城池。自宋時始建,到明初開始增筑,不光是主體城墻在不斷的擴大、加高,城樓、月城增筑于東、南兩門,另筑子城于西門外,將整個西城墻皆囊括于內,再一次的擴大了整個城池的占地面積,同時也將這座沒有北門的城池的三座主城門包裹在其中。
此間重要,不而喻。自劉伯祿出征以來,南城門靖南門已然關閉不開,即便是子城的南城門定海門也同樣是如此。只留得東門朝陽門以及子城的小北門和小西門尚且打開著,畢竟這城里面還有數萬百姓的生計需要維持,不可能敵軍尚未到城下了就先斷絕樵采,把自家活活餓死。
子城的小西門名曰歸義,修建是很早,是洪武年間,起初就一直叫小西門,這么叫了近百年,到成化年間才連同著小北門和小南門一起重新命名過了,但是本地人還是稱其為小西門。無他,習慣爾。
南向的兩座城門關閉,此間的進出壓力自然提升。小西門的城門卒是本地人,但是為了加強防衛,奉命留守的軍官更是派了一支由五十人組成的綠營兵在旁協守,以策萬全。
綠營兵只看著不干活,本地的城門卒們表面上無異,但是背地里卻無不罵娘。用他們的話說,別管是宋軍、明軍,來了,他們都是本地人,脫了這身灰藍色的皮,往城里的七井八巷十三街一鉆,還能咬的著他們的鳥不成。
話雖如此,但上面的命令就這么安排的,他們也沒有什么辦法。眼看著人流量大,盤查壓力也大,卻又無可奈何,只能寄希望于劉伯祿快速平息亂事,好讓大南門和小南門能夠重新開啟,那樣他們也能輕松許多。
這樣的心思,城門卒們是都有的,就連協守的綠營兵也是如此。在這一點上,他們倒還落了個有志一同,卻也是一件幸事。
一打開城門,看著進進出出的百姓,日子好像又將會是如前些天那般平淡無奇的過去了,最多就是攔下幾個笨蛋,尋尋開心,僅此而已。如他們所料那般,一個上午就這么晃過去了,輪替著吃了午飯,后面的那些還在消食,這日頭正高,人流也小,正好是稍作休憩的好時候。只是今天卻有些意外,城頭上一聲高喝,遠處一支穿著灰藍色軍服的騎隊正在奔騰而來。
總算是回來了,又能回到原本的清閑了,沒準兒這一次謹守城池還能落個幾壺淡酒的賞錢呢。
守門的老卒不由得笑出了聲來,連帶著其他城門卒們也不由得放松了下來。不過,笑歸笑,活兒還是要干的,城門卒們一下子動員了起來,一邊驅散百姓,給騎隊留出入城的道路,一邊派人向那些干吃閑飯的瓊州鎮兵報信兒。
很快的,騎兵便沖進了城門洞子,在大街上與那隊綠營兵相遇。接下來該是報捷或是報喪的時刻了,城門卒、百姓以及綠營兵們都在躍躍欲試,只是有一點顯得過于怪異的是,這支清軍騎隊的規模實在是有些太大了,似乎比他們出征的騎兵數量還要多。而且,那些騎兵戴著頭盔,但卻依舊還是從邊邊角角的縫隙處露出了一些不該有的頭發來。
辮……
別多嘴!
老卒極力的壓低了聲音低喝道,順帶著一把捂住了一個新兵的嘴巴,直接暗示其他人后退。而此時,綠營的帶隊軍官也注意到了數量上的怪異之處,暗示了一個手下回去報信兒,自家便上前招呼著。豈料沒等他把話說完,那帶隊的騎兵軍官竟一槍捅在了他的咽喉處,而后大喝出口。
老子是大明王師,兒郎們,按照計劃奪取各處要點,快!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