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刻,李欽載終于明白了,造就大唐盛世的,不是朝堂君臣的所謂英明,而是這些籍籍無名的底層百姓,他們才是真正為盛世奠基的人。
慢慢走近一口井邊,李欽載露出笑容,蹲在一位老人身邊。
老人大約六十多歲,在這個人均壽命不長的年代,算是村里的宿老了,李欽載觀察半天,看得出老人的工作比較清閑,他負責井邊維持秩序,評估每個打水的人力氣大小,決定他們一次挑多少水。
老人家,忙著呢呵呵。李欽載笑著招呼。
老人睜開渾濁的眼睛,見李欽載一行人穿著短衫獵裝,還牽著馬,一眼便看出他們是城里的權貴,于是不敢怠慢,正要起身行禮,被李欽載托住了胳膊。
老人家莫客氣,折煞晚輩了。李欽載急忙道。
老人家嗯嗯半晌,含糊地道:貴人有何見教
見教不敢,就是想問問今年地里的情況,還請老人家不吝賜教。
老人上下打量他:貴人是城里的官兒
李欽載失笑:哪有我這么年輕的官兒,不過是個無所事事的閑散之人罷了。
老人嘆了口氣,道:今年怕是撐不過去了,老天不想給咱活路呀。
李欽載神情凝重地道:旱情很嚴重嗎
老人指了指遠處的田地,道:嚴不嚴重的,貴人也看見了。
若是地主免租,官府免賦,能撐得過去嗎
老人搖頭:地里收成少了一大半,縱是賦稅全免,家家戶戶都難撐過去,打下的糧食約莫能撐兩三個月吧,不到年底就得鬧饑荒了。
李欽載指了指遠處熱火朝天的農戶們,道:他們在干啥
想方設法弄水,打井也好,挖溝渠也好,都是為了活下去,老天爺不給活路,咱們自己不能等死。老人瞇著眼,臉上的悲喜被滄桑的歲月遮掩,
老朽活了幾十年,大大小小的災禍見多了,澇災,旱災,蝗災,雪災,飽一頓饑一頓撐了過來,能活下來便是大幸,我這個歲數,已活夠了,可憐這些娃娃們……
遠處,男男女女們仍在拼命地干活,大老遠挑來兩桶水澆進地里,連個泡都不冒,開裂的土地瞬間將水吸光,地上又是一片干涸,像惡魔詛咒的大嘴。
李欽載沉默地看著這一切,嘆道:老人家,官府不會坐視不理的,很快會有賑災的政令頒下來。
老人搖頭:政令是政令,聽說并州城里的糧食都賣成了天價,有錢都買不到,那些奸商將糧食囤積起來不準賣,就等著糧食歉收后大賺一筆,官府不一定管得了。
李欽載眼中的瞳孔微微一縮,臉上卻布滿了笑容:并州城的糧食賣成了天價很多商人囤積糧食嗎
老人嗯了一聲,道:前日村里老五家的帶了幾十文錢,全家多年的積蓄打算進城買點糧食,應付馬上要來的饑荒,進城一打聽,一升米賣二十文,呵,攢一輩子的錢,還買不起一升米,咋活
李欽載好奇道:以前一升米大約多少錢
糧價沒漲以前,一升米約合四文錢,黍米更便宜,還沒到秋收呢,已經翻了好多倍,活不起呀。
身后的劉阿四等部曲聞,皆露出怒容。
李欽載卻不動聲色地笑了笑,然后認真地道:老人家放心,官府會把糧價打下來的,而且大災之地,必有賑濟。
老人渾濁的眼睛盯著他,訥訥道:貴人是官兒吧并州城里的官兒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