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醫們也知道性命攸關,大家商量著,決定,還是先扎針,再喝藥。
如此周而復始,反復循環了三次,老皇帝終于沉沉的睡去了。
太醫院正,高太醫,抬手抹了把額上的冷汗,情不自禁的說:睡著了就好啊,睡著了就好啊。
玉柱不是醫生,并不懂得怎么診治中風,他也只能聽太醫們的。
該做的都做了,其余的,也就只能聽天由命了。
歇息的間隙中,玉柱派人去通知了兵營里的老部下們,就八個字:外松內緊,隨時待命。
沒辦法,萬一老皇帝再也無法醒過來,牛泰他們必須馬上帶兵進宮。
總而之,只要老皇帝駕崩了,玉柱就會在第一時間,帶兵進行宮,擁立老十八。
說句心里話,玉柱并不想坑了他自己的親妹夫。
但是,這不是在帝都,而是在行宮里。
玉柱沒得選擇的余地,只能擁立老十八為新君,才可能借助于老十八的信任和依賴,奉天子以令八旗。
換句話說,若是在暢春園里,玉柱完全可以擁立年僅三歲的皇二十一子,胤禧。
三歲的娃娃天子,懂個什么
已經忙活了很久,玉柱也很有些累了,索性一屁股坐到了地上,雙手趴在椅子上,閉目養神。
只是,玉柱也沒有料到,太醫們開給老皇帝的藥方里,含有安神的成分。
老皇帝喝了多少藥,玉柱至少陪著喝了五分之一。
玉柱趴下去,不久就睡著了,睡得很沉。
幸好,在外頭的皇子阿哥們,都懾于老皇帝的積威,沒人敢沖進來。
不然的話,還真不知道,會發生何等大事呢。
天還沒亮的時候,玉柱醒了,他剛睜開眼睛,就察覺到了不對頭,好家伙,他的身上,竟然披了一件太監的常褂。
太監的常褂,除了黑色,就是石青色。
玉柱趕緊雙手將蓋在肩頭的太監常褂,脫了下來,輕輕的擱到了椅子上。新筆趣閣
臣兒玉柱,恭請汗阿瑪圣安!不管老皇帝醒沒醒,玉柱一如既往的跪到了龍榻前,畢恭畢敬的叩首行了大禮。
玉柱絲毫也沒有料錯,老皇帝半夜就醒了,不然的話,誰敢擅自給玉柱添加褂子
過了片刻,龍榻上傳來老皇帝微弱的聲音,叫張廷玉。
嗻。一旁伺候著的王朝慶,禁不住精神一振,領旨去找張廷玉了。
張廷玉一直在宮墻外的精舍內值守著,聽了老皇帝的召喚,他趕緊來了。
衡臣……擬旨,明發上諭,著玉柱兼任熱河行宮都總管,賜金批大令,暫轄行宮內的一切事務。
微臣遵旨。張庭玉趕緊叩了首,然后一路膝行到旁邊的小桌子前,自己磨開了墨,提筆一書而就。
老皇帝的這個吩咐,張廷玉其實并不感到意外。
昨天的鬧劇,張廷玉即使在南書房里值守里,也是略有耳聞的。
以張廷玉的豐富政壇經驗,他比誰都清楚,若不是玉柱站出來主持了大局,只怕是大清將易主了。
老皇帝的說話聲,十分微弱,玉柱也就沒有拒絕,老老實實的跪下領了旨意。
以玉柱和老皇帝之間的深厚感情,值此非常時期,玉柱再來那一套虛偽的玩意兒,不僅與事無補,而且,還會惹來老皇帝的反感。
哪又是何苦呢
老皇帝顯然很虛弱,他肯定是深思熟慮過了,才會完全授權玉柱主持大局的。
沒辦法,當此危難之時,老皇帝誰都不敢相信,尤其是他的親兒子們。
不管是讓哪個兒子來主持行宮里的大局,老皇帝都有丟命的巨大風險。
惟獨,讓信得過的玉柱掌握了行宮的內部事務,兒子們在外頭牽制著,老皇帝才最安全。
玉柱其實也有機會弒君,然后擁立老十八。
但是,風險同樣也是巨大的,而且,他的實力也還很弱小,不足以壓制全國的八旗兵和綠營兵。
先獲取老皇帝的極大信任,順勢擴大新軍到一萬人以上,這個才是風險最小的正經做法。
等老皇帝自己老死,或是被趙昌的一碗參湯,送去西天之時,玉柱坐擁三萬八旗兵,和一萬新軍,已經大有可為了。
八年的時間里,大沽口的造船廠里,又會多造不少門火炮呢
時間在我,玉柱完全沒有著急的必要。
真正需要急的人,其實是老四、老八和老十四他們,玉柱只要耐心的等他們下手,就很可能坐收漁翁之利了。
(ps:第三更送上了,早上或中午,必有補的第四更。另外,為了第五位盟主手機號0040兄弟,今天加一更,保持三更。月票賞的多,寫得越精彩。)
新筆趣閣騙了康熙更新,第471章
行宮都總管免費閱讀。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