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山川道“這個就不好說了。那百分之七十的設備年歲太久了,即使檢修好了,效率也不會太高。”
“通過檢修,能用多少?你估計個大概就行。”
王山川仔細考慮了一下,道“李縣長,那些沒法用的設備,通過檢修,能用的最多也就占四成。”
李初年點了點頭,道“現在留守的工人還有多少?”
“幾十個吧,就那四個車間有留守工人。其余的都回家自謀生路了。我們這次留守的也只是發放點生活費。”
“你們這些留守人員的生活費都是一個樣的嗎?”
王山川道“我每個月一千五,他們三個每人每月一千三、車間的工人每人每月一千元。我是留守的臨時負責人員,給我的最高,但也只有一千五百元。”
李初年頓時有些無語了,心中有種說不出的難受。
這些留守人員,大多都是家里的頂梁柱。可這點收入,他們連自己都難以養活,還談什么養家糊口呢?
李初年問道“憑你們的經驗,咱們這個廠子還有活路嗎?”
其他三個人都是連連搖頭,唉聲嘆氣,說這個廠子只有破產清算這一條路了。
王山川道“很難,的確很難。產不對銷,銷不對路,廠子多年都被這個怪圈所困擾。設備老舊,產品沒有創新,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沒有創新,產品就沒有科技含量,注定是要被市場所淘汰的。即使想盡一切辦法,讓車間恢復生產,但產品沒有創新,沒有科技含量,照樣銷不出去。只有一個辦法,可能還能讓廠子起死回生。”
李初年急忙問道“什么辦法?”
王山川道:“只能是先代加工。通過代加工,慢慢積累資金。等有了資金,再搞科研創新,與世界接軌。只有這樣,才能一步一步地發展起來。”
李初年點頭道“不錯,你這個辦法很好。”
王山川道“但這個辦法也有個缺點,那就是發展太慢了。咱不說世界,就說咱們國內,金屬冶煉行業的發展可以說是日新月異。發展大慢,即使將來有了資金,能自主研發新的產品,但研發出來的產品,也未必能得到市場的認可。一旦得不到市場的認可,產品將打不開銷路,還是會衰敗下去的。我說的這個辦法雖然可行,但希望也是很渺茫啊。”
李初年認真地聽著,道“任何企業都是這樣,產品賣不出去,就會面臨破產倒閉。企業的生存之道,就在于和市場無縫隙銜接,讓產品始終走在同類的前列。”
王山川點頭道“李縣長,您說的很對。咱們這個金屬冶煉廠,壞就壞在那幾任領導,他們光知道貪圖享受了,不懂經營之道,把這么好的一個廠子給禍害成了這樣。”
說到這里,王山川很是憤憤不平,但又無可奈何。
李初年沒有接合他這話,即使接合了,目前也沒辦法整治那些腐敗分子。
還是得想方設法先讓廠子運轉起來,不能老是這么下去。
又談了接近一個小時,李初年這才起身告辭。
王山川他們四個都沒有想到新來的李縣長會這么平易近人,他們都很是恭敬熱情地將李初年和田政送到了車跟前,個個都是一副戀戀不舍的樣子。
是啊,新任縣長突然來訪,這給了他們一線希望。雖然只是一線希望,但有總比沒有要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