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別于其他的小提琴比賽。
這場國際知名的盛世大比,因為多年才舉辦一次,所以匯集了來自各國各洲的參賽選手。
除此之外,比賽的組別僅分為青少年與中老年組。
給本就競爭激烈的賽事又增添了不少難度。
年少的有靈性,年長的有經驗。
但不管是年方幾何,只要對小提琴還能提起一腔顧勇熱血。
便拒絕不了這樣一場酣暢淋漓的賽事。
所以盡管來參加的人都知道這樣的比賽是萬里挑一。
唯有那些真正有天賦的人,才能脫穎而出,但還是毫不猶豫的來了。
有些人甚至是從少年到白頭,從青少年到中老年組,如同朝圣一般堅持不懈,只為給自己的努力一個交代。
也正是這股撞了南墻也不回頭的勁。
吸引了許多慕名而來的觀眾,現場座無虛席。
許多懂音樂愛音樂,對音樂有興趣的人,在這一刻齊聚一堂,只為共同奔赴一場華麗的音樂盛典。
......
青少年組第一個上臺的選手是一個二十五六歲的外國男子,身穿黑色燕尾服。
肩膀上架著一架小提琴,動作姿勢十分標準。
隨著他拉動琴弓,輕快飛揚的旋律從指縫間流淌出來。
不知不覺一曲終了,底下響起熱烈的掌聲,男子也極為優雅地行了個感謝禮下臺。
之后,又有好幾個膚色各異的選手輪流上臺表演。
每個人的樂器都是小提琴,曲風卻不盡相同。
有熱情奔放、溫柔含蓄,有沉靜內斂、深沉憂傷......
寄托著演奏人情感心緒的旋律每次奏響,江暖棠都會認真聽完,鼓掌。
猜測下一個上場的會不會就是她的女兒。
不想直到比賽中場,又快接近尾聲,也沒輪到淼寶上臺。
隨著主持人叫到的號數越靠后面。
觀眾席的熱情也被耗盡,開始疲倦,甚至困頓。
感受到周圍人活力的降低,譚衿夏忍不住蹙起秀眉:
“不是吧!都倒數第三個了,淼寶還沒出來,這是要壓軸啊?”
若是走秀,或者說相聲也就算了。
這種大型表演類活動,一般會把最精彩的節目或者設計放在最后。
保持觀眾的期待感,讓人們的耐心不至于太快被耗盡。
并且在最后的壓軸、大軸作品出來后,還能起到眼前一亮,重燃熱情的效果。
可像這種現場打分的比賽,最好的出場次序,卻是在中場。
因為開始時的打分,尚還摸不清楚后面出場選手的水平。
所以打分的時候,都會刻意壓分。
等到中場,評分標準便差不多統一了。
最高分也一般會在這個時候出現。
到了后面,人們的精力耗盡,除非真的出現了相當出彩的作品。
能夠讓評委眼前一亮,重新喚起觀眾的熱情。
否則很難在打分上有所突破。
換句話說,如果說每場比賽都是實力與運氣并重。
那么賽前抽取出場順序,便是小提琴比賽的運氣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