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時破曉,天光大亮。
謝離辭別了桓羨桓嬋二人,向家中走去。
此時他的心中才開始有些糾結起來。
桓羨和桓嬋二人雖說是他在這里比較好的朋友,但畢竟還沒有到無話不談的地步,所以在說話之時可以留幾分余地。
不想說的話,可以藏而不說。
但是回家之后,對上自己的母親秦氏,那就不能像剛才那般從容了。
如果可以的話,他倒是想和母親一起離開。
但是,事情并沒有這么簡單。
建康,作為司馬晉室的國都,其安全程度實在令人堪憂,以謝離的半吊子歷史水平都知道,只要晉朝一有叛亂,建康就處在破城與將被破城的狀態之中。
絲毫沒有一國之都該有的姿態與尊嚴。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先說王敦,曾經在永嘉之亂,晉帝被擄之后,與堂弟王導一同幫助瑯玡王司馬睿在建鄴稱帝(當時建康為建鄴,為避晉愍帝司馬鄴之諱,所以改名建康),同時聯絡南北方世族共同支持司馬睿,可以說晉室能得以延續,他們兄弟倆可以占去一多半之功。
當時"王與馬,共天下"之中的王,就是說的他們兩兄弟。
而且王敦主外兵事,王導主內政事,在當時權勢滔天。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王敦叛亂,雖然沒有王導的支持,但是掌握兵權的他,要入建康,可以說是輕而易舉。
后來王敦病逝,余部被各個擊破之后,才算徹底絕了這個禍患。
如果說王敦攻入建康是因為權勢太大的話,那幾年后的蘇峻之亂就不太能說過去了。
從身份上來講,蘇峻并不是此時的勢族之一,只不過聚攏了些散兵游勇,歸順了司馬睿。后來因為在平定王敦余部的叛亂之時,立了些功勞,便被委以重任。
此后蘇峻接著發揮特長,聚攏各種罪人逃犯,并不時伸手向晉室討糧。后來勢力越來越大,脾氣也漸漸不受控制。
恰巧此時朝中有人要削他兵權,逮住機會之后,蘇峻便聯合他人,直接率兵攻入建康,燒殺淫掠,無惡不作。
之后,桓溫和桓沖的父親,就是在這次的叛亂之中遇害。
再后來,就是桓溫了。
雖說比起蘇峻,桓溫的做法要人道的多,只是帶兵入朝,沒有燒殺搶掠。
但是以他當時的架勢,任誰都說他是沖著廢晉自立去的。
雖說在謝安石的以及種種原因之下,桓溫沒有成功,但是這也足以讓整個朝廷都驚出一身冷汗。
種種前車之鑒,讓謝離不得不考慮建康的安全問題。
自己孤身一人前去的話,倒是沒有什么問題,畢竟沒有什么后顧之憂,不管別人怎么折騰,以自己的頭腦應該不至于不能脫身。
但是現在的問題是,怎么給母親提出此事。
母子倆相依為命這么多年,從母親的眼神中,謝離可以明顯的看出,她對自己的感情是有多么的深厚。
把她一人留在這里的話,實在是有些于心不忍。
還好的是,有蘇回雪以及趙婆婆二人,能與母親為伴,在這里的生活應該不至于太過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