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晨伊罷,長生緩緩點頭,根據倪倬先前所說,公格爾山出現霞光只是仙宮即將開啟的預兆,仙宮正式開啟是在霞光出現的三日之后。
此時貨場的眾人亦在遠眺霞光,不過他們并不知道昆侖仙宮一事,只因霞光出現的太過突然且光彩耀眼,他們感覺疑惑新奇。
二人離開貨場,騎馬回城,城中百姓此時亦在觀望談論南方天際突然出現的霞光,但他們對昆侖仙宮亦是一無所知,要知道昆侖仙宮上次開啟距今已近三百年,所有知曉內情的人都早已作古。
由于城門尚未關閉,自南北主路上便能清楚的看到先前帶來的騎兵依舊停留在南門之外,眼見騎兵尚未離開,長生便沒有急于回返倪府,而是與倪晨伊一同去往南門,這些士兵都是不久之前剛剛投誠過來的,忠誠度不高,而今己方眾人都要留在這里,由這些騎兵自行回返,為了穩妥起見最好還是敲打一番,以免他們不去慶陽,而是跑回鳳翔。
此時大頭四人已經挑出了一千騎兵,另外四千騎兵正在整軍列隊,眼見長生來到,一眾騎兵立刻單膝跪地,高呼見禮,"參見王爺。"
己方騎兵突然齊聲高呼,守城士兵瞬時嚇的面無人色,實則這時候已經到了關城門的時辰,但于闐朝廷擔心關閉城門會令長生等人誤解他們有抗拒之意,便命守城的將校一直開著城門,如果此時長生突然改變主意,一聲令下,五千騎兵立刻就能長驅直入,血洗屠城。
長生并未下馬,自馬上沖眾人抬了抬手,"免禮。"
大頭快步來到長生近前,"王爺,人已經挑好了,您還有什么吩咐"
"怎么挑的"長生隨口問道。
眼見長生沒有壓低聲音,大頭便高聲回答,"留下的一千騎兵需要往返押運糧草,雖然累點兒,但是與隨軍作戰相比,還是安全一些,所以我留下的都是有家眷的。"
雖然大頭說的冠冕堂皇,長生卻知道大頭之所以這么挑選,是擔心有家眷的騎兵會因為思念親人而叛逃,不過大頭這種做法看似巧妙,實則并不聰明,一來此舉擺明了不相信他們,二來大頭忽視了越是有家眷的人越急著收復鳳翔,一旦參戰會更加驍勇,再有就是有家眷的人成天想家,養不熟,還不如留些無牽無掛的光棍兒,時間久了就可以自這里成家。
長生沒有急于表態,而是自心中快速權衡要不要更改大頭等人的決定,思慮片刻最終還是決定改一下,他有心將這一千騎兵變成倪倬的私兵,而有家眷的士兵無法在這里扎根安家。
想到此處,長生便高聲說道,"朝廷即日便要發兵收復鳳翔,已經成家的士兵很快就可以與家人團聚,留他們在這里不合適。"
長生說到此處略做停頓,轉而提氣發聲,"聽我號令,了無牽掛且愿意留下保護糧隊的西行百步,其他人留在原地!"
聽得長生號令,一眾騎兵無不大喜過望,他們之中有不想留下卻被留下的,也有想留下卻沒能留下的,不想留下的無疑是牽掛家人,而想留下的則是知道如果留在這里,日子肯定比以前好過。
各得其所,重新列隊,選擇留下的有一千兩百多人,比原來多了一些。
長生將準備回返的騎兵將校召集到一起,先是詢問干糧是否帶足,隨后叮囑路上一定注意安全,最后方才壓低聲音出說道,"慶陽現任刺史李中庸是本王的二師兄,大將軍陳立秋是本王的三師兄,回去之后定要盡忠職守,奮勇作戰,為朝廷立功,為本王爭臉。"
領兵將校不是傻子,立刻明白長生的外之意,說白了就是慶陽兵馬相當于他的嫡系,有長生做靠山,日后不管是軍餉補給還是累功升遷都不是問題。
將校會心點頭,轉而高聲應是。
長生一聲令下,一眾騎兵抖韁策馬,于暮色之中疾馳東去。
目送騎兵遠去,長生轉身面對留守騎兵,手指倪晨伊高聲說道,"這位是濟國公千金倪大小姐,也是本王的紅顏知己,你們先前所得銀兩也是倪大小姐賞下的,我們五人不在之時,你們要聽從濟國公和倪大小姐的調遣,令行禁止,不得有違!"
"得令!"眾人齊聲應是。
見長生在眾人面前這么介紹自己,倪晨伊甚是開心,沖長生說道,"你們先回去,我帶他們去營地。"
"好。"長生微笑點頭。
倪晨伊翻身上馬,振臂一揮,"跟我走。"
千余騎兵再度應是,各驅戰馬,隨倪晨伊疾馳而去。
"還是王爺想的周全,慮事長遠。"大頭由衷佩服。
"我也不是故意駁你面子,"長生說道,"你們定下的事情我通常不會更改,但你留下那些已經成家的騎兵當真不合適,他們就算這次不跑,他日思鄉心切,早晚還是得跑。"
大頭連連點頭,"確是如此,確是如此。"
釋玄明不是大頭,他可不專挑長生愛聽的說,"如此挑選也有弊端,留下的多是些貪財之徒。"
不等長生開口,大頭就搶先說道,"誰不貪財我也貪財,只要能干聽話,貪財不是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