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夏一見到趙玄,憤怒之情瞬間爆發,他厲聲指責趙玄忘恩負義,徒有人皮卻無人情,猶如禽獸一般。
  趙玄毫不猶豫地下令將任夏拉至營帳外,處以斬首之刑,以儆效尤。
  隨著李勉與任夏的叛軍相繼被趙玄平定。岳振的叛軍更是連戰都未戰,便匆匆撤出西輝城,逃回了圣羅城。
  周百元的五萬大軍在西輝城的潰敗速度之快,不僅令段天揚意外,更令周百元震驚不已。
  原本,周百元打算趁著比丘軍在北關作戰、西關空虛的時機,出兵攻打西關各附屬城。
  然而,由于西輝城之戰的迅速敗退,他不得不改變原計劃,并重新評估段天揚的勢力。
  周百元并未立即出兵西關各城,這為段天揚提供了寶貴的整頓時間。
  現在,段天揚麾下的軍隊已無法用“亂”字簡單概括。
  各附屬城的軍隊、倒戈的叛軍以及從各城征集的新兵,都自成體系,編制混亂,難以協同作戰,甚至連各軍的將領之間也互不相識。
  這樣的軍隊,盡管人數眾多,但面對強敵時,恐怕會不堪一擊。
  在戰事暫息的寶貴時刻,段天揚果斷地對他的軍隊進行了全面的整頓。
  這其中包括了各大附屬城的軍隊,以及新征召的士兵,總計九萬余人。
  為了提升軍隊的統一性和紀律性,段天揚決定廢除過去繁雜各異的番號,取而代之的是統一的新番號——洪興軍。
  在段天揚的麾下,原有的城主和城衛長們維持其既有職責,無變。
  空缺的位置則由洪興社內部的才俊接替。
  他自身仍舊擔任西關城的城衛長之職。
  盡管他讓各城的將領回歸原位,但并未放手各城的兵力,而是將它們留在了洪興軍的體系中。
  而各城的守軍則由各自的城衛長在城中招募新的兵力以充實。
  經過重整的洪興軍現在共分為八大兵團,共設八位兵團長。
  第一兵團由趙玄統領,關虎則坐鎮第二兵團,蕭方執掌第三兵團,曹格擔任第四兵團的指揮官,蕭虹與盧鏡緣則分別統帥第五、第六兵團。
  而第七、第八兵團則交由花朵兒和丘鐵衣兩人統帥。
  除了趙玄,其余七位兵團長均為洪興社的中堅力量。
  而趙玄也加入了洪興社,更被段天揚委以重任,擔任護法一職,其地位在洪興社內甚至高于各堂堂主。
  而洪興軍除了這八大兵團,還有一支強大的騎兵營,其核心力量來自朱雀城的三千精銳騎兵。
  段天揚更是投入巨資,從四方購置戰馬,使騎兵營的規模擴展至四千有余,由黃國安出任第一任營衛長,統帥這支威武的騎兵部隊。
  傳統的營衛長通常只統領千人部隊,但黃國安這位營衛長卻格外不同,他掌控著四千精銳騎兵。
  談及戰斗力,這支騎兵營無疑在其余八支兵團中獨領風騷。
  在將兵力劃分為八個兵團和一個騎兵營之后,仍有超過五千人的剩余兵力。
  段天揚深思熟慮后,將這五千多人全部調配至洪興社的天眼堂,專注于地方和隨軍的情報收集工作。
  從段天揚此舉不難看出,他對情報工作的極高重視。
  隨著他勢力范圍的日益擴大,麾下兵力的不斷增加,情報的作用變得愈發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