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許一山從進入省委黨校學習開始,他就進入了領導的視線里。
許一山的名字第一次正式出現在省委常委會上的時候,正是他寫的一篇關于地方經濟發展的論文。
不熟知他的人,在看過他的論文后,還以為他是一個學經濟出身的人。許一山的論文之所以能夠引起上面領導的刮目相看,在于他的論文內容并沒有用華麗的辭藻,眼花繚亂的數據來粉飾。
他使用的語很清楚直白,在對地方經濟發展的規劃上有明確的目標,而且都是可以操作實現的目標。
后來他被王書記親自點將,進入省委辦公廳工作,并破天荒以地方干部進入省委干部系統就擔任領導職務的先例。一度成為中部省委津津樂道的典范。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省委在有意培養許一山。
最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許一山能同時得到王書記和陸省長的認可,這在現實生活中幾乎是看不到的。領導培養自己心儀的人,都會選一些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一個人再優秀,都不會被兩個領導同時看中選上作為自己的培養對象。
畢竟,不管領導做到多大,對自己的培養對象都會存在特別的寄托。
許一山是陸省長親自從地方選拔出來的干部。陸省長讓他成為全省唯一一屆黨校學歷班中的一員,背后的含義不而喻。
可是,許一山最終還是王書記親自點的名,才進入了省委辦公廳工作。
可以這么理解,在許一山的身上,同時寄托了王書記的厚望,也承載了陸省長的希望。
這也是魏大陸在聽說將一個年輕地方干部安排進入省委辦公廳工作,他沒有強烈反對的原因。因為魏大陸知道,王書記安排許一山進入辦公廳工作,一定有他的想法。
許一山自己也有一個感受,自從進了辦公廳工作后,他與陸省長似乎有些疏遠了。
沒人知道,魏大陸找許一山談話,絕非他心血來潮。
作為一名省部級高級領導,他們是不會在意社會上的一些流蜚語的。領導的思想如果被流蜚語所左右,只能說明他的修為還沒達到一個高級領導的境界。
魏大陸同志可是省委秘書長,是常委領導之一。他即便聞知流,也會裝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樣子。特別像許一山這樣的人,他不會輕易找他談話。
談話的背景來自于王書記的指示。王書記明確指示,必須將問題搞清楚搞透。省委干部被謠傷害,必須追究散布謠人的責任。但如果確有其事,就得忍痛下手,杜絕后患。
王書記已經表態了,魏大陸還是沒有采取行動。直到陸省長親自打電話與他說了這件事,而且在電話里明確表態,在事情未查清之前,可以對許一山同志采取停止職務,配合調查的措施。
當然,陸省長的指示里,并未明確采取的措施是不是強制性的。這就讓魏大陸有些舉棋不定了。采取措施的嚴厲程度,決定事件性質的嚴重與否。
在迷霧重重的這個時候,任何一個出錯的決定,都可能引起嚴重后果。
在思索良久后,魏大陸睜開眼,緩緩說道:“許主任,有個決定,我要對你宣布。當然,你可以提出不同意見,我會將你的意見反映到領導面前。”
許一山一聽這話,心便往下猛地一沉。
他沉靜說道:“我服從所有決定。”
“好。”魏大陸欣喜地說道:“一山,你有這個態度,是非常好的。我相信,一個身正的人,絕對不怕影子斜。這樣吧,從現在起,你停止手頭上的工作,全面配合調查。等事情弄清楚了之后......”
許一山苦笑道:“好,我這就與人交接。”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