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層我也想過了,咱們做就做不一樣的,"白千帆舔了舔嘴唇:"我記得以前綺紅姐姐做過槐花餅,椿蛋餅,蒿子粑粑,糖油葫蘆,到了夏天還做荷葉餅,蓮子酥,玉米餅,秋天有菊花餅,桂花糕,酸棗粑粑,冬天咱們可以煨地瓜,好些東西是野生的,我會爬樹,弄這些沒問題的,物以稀為貴,咱們不賣貴了,換著時令做,
一準有生意。"
她說得兩眼放光,月香也深受鼓舞,"我看這主意好,就這么著吧,不用打什么本,一本萬利的好買賣呢,也只有咱們阿凡這么聰明的人才想得到。"
被戴了高帽子的白千帆有些不好意思,揉了揉鼻尖:"我要是聰明就不會做賠本買賣了。"
就這么的,曉月繡坊變成了一家賣糧油的鋪子。
糧油鋪子的掌柜姓錢,剛好白千帆改的名字也姓錢,因著同姓,處起來有幾分親切,錢掌柜于是很不好意思的告訴她,本來他是另租了一處地方做住處,可沒成想,那家人反悔,不租給他們了,所以想再問白千帆租一間廂房來住。
這事白千帆倒是要跟月桂月香商量,畢竟后院住著兩個大姑娘,怕不方便。
月桂月香看錢掌柜帶著妻女,象個正派人,便都同意了,出門在外都不容易,能行個方便也是好的,再說多得幾錢銀子呢。
糧油鋪子熱熱鬧鬧開張了,生意貌似還不錯。
白千帆每天挎著籃子走街竄巷,叫賣著時令的小點心,剛開始兩天挺清淡,后來她找著訣竅,特意在家里有小孩的門口叫賣。
小孩子被引出來,她免費給個餅,小孩子吃完了還想要,做娘的也不好意思,只好掏錢來買,一個子買兩個,等于是白送了一個,占了便宜心里高興,東西好吃又不貴,再一看小伙計長得眉清目秀嘴還甜,一來二去也就熟了。
這樣的點心不光小孩喜歡,上了年紀的大爺大娘也愛吃,白千帆做生意向來是童叟無欺,從不占半分便宜,有時沒賣完,她也白送,漸漸得了好人緣,到了點,就有人站在巷口張望,盼著她來買點心。
就這樣,小買賣做出了大口碑,一簍子點心背出去,不用走完兩條巷子,東西就賣光了,沒買著的還挺郁悶,囑咐他明天多帶一些出來。
因為是時令點心,白千帆對節日挺關注,眼看端午要到了,她跑到很遠的地方去采粽葉,洗干凈泡在水里,早上放在竹簍里一起拿出去賣,她賣得比集市上便宜,在巷口一拿出來,一窩蜂就被搶光了。
早早賣光了東西,她也高興,因為有時間再去摘粽葉子,她還采了很多艾草回來,這里的人有在門和窗戶上扎艾草的習俗,她半賣半送,居然也小小掙了一筆。
同鎮上的居民越來越熟,大伙都親切的叫她"阿凡",她常常半賣半送,大伙也不好意思總占她的便宜,于是也拿東西送給她,有時是一把青菜,有時是幾顆蒜頭幾塊姜,或是一把水靈靈的蔥幾個紅艷艷的辣椒。
不光有素菜,還有葷的,江南小鎮,水豐魚肥,隨處可見垂鉤釣魚的人,有時碰到熟人,順手就給她一條。有一回到屠夫家去,人家給了她一塊肉,她高興得眼睛笑成了縫。還有一回,一個老太太家里剛好出了一窩小雞仔,給了她一只,嫩黃嫩黃小絨球,讓她想起了小黃,她打算喂著它生蛋,然后蛋生雞,雞生蛋……她瞇著眼睛做美夢,越想越美滋滋。
白千帆覺得日子越來越有盼頭了,夕陽里,她昂首挺胸,背著賣空了的竹簍,大步走在歸家的小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