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月都一一答應了。
大少奶奶與姜明月坐一輛馬車,后面丫鬟再坐一輛馬車,剩下的軍士都騎馬跟在兩輛馬車之后,隊伍頗有些浩蕩。
所幸,左右四鄰里的人,都已經習慣了戰國公府里的排場了。
戰國公府面積大,又收購了鄰居兩座宅子,改來給軍士們住的地方,還能屯兵練兵。
這都是景帝下旨允許的。
沒有人敢說話。
大少奶奶有些受寵若,坐在馬車里,回望身后的情景。
“這,這……太招搖了,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我們去貢元寺行軍,要不,在半路上,讓他們回去吧?我每次去,就是帶一個丫鬟,一個車夫就成了。”
“不用,讓他們回去了,又讓外祖母擔心,外祖母一把年紀了,咱們身為小輩的,不能老讓她擔心。”
大少奶奶才釋然了。
“明月,你說得對!我適應適應就好了,我以前出門從沒有這樣的排場過。”
貢元寺在京城外面不遠處,上次京郊的年集與貢元寺就不遠。
相隔了上十里的樣子。
貢元寺所在的山頭,叫貢元山。
相傳以前是個書生趕考,在這里歇息過,夢見自己考到了貢生。
后面,果然應驗了。
這位老貢生覺得此山甚有福氣,在朝做官半輩子之后,就生了出家之心,在這座山頭上,建了一座小廟,開始修行。
經歷幾百年之后,小廟由于香火旺盛,越來越大了,變成了一座大廟。
貢元寺里還專門供著這位開廟祖師,老貢生的雕像,好多進京趕考的書生們,會繞著道地過來參拜參拜。
一路上,姜明月與徐香娘說著一些家常話。
徐香娘話也不多,說來說去,就是圍著她的亡夫,以及兒子小浪來說的。
要不就是繡花,做衣裳之類的。
姜明月愛好醫術,治病救人,對繡工活計不太感興趣,也沒有這個手藝,所以,兩人也沒啥共同語。
邊聊邊看風景。
景色倒是不錯。
大約在路上,行走了個把時辰,就到了貢元山下了。
果然是,絡繹不絕的香客們上上下下。
山下面還有無數的小攤販,擺著吃吃喝喝的東西,還有標有貢元寺的紀念品。
貢元寺的山有些陡,車馬是上不去的,要靠人自己爬上去。
而路又窄,十分不好上下。
就有部分沒有特殊上香許愿的游客們,望山止步,就在山腳下,轉一轉,就回去了。
真正的香客們才會上山去。
姜明月她們自然是要上山的。
徐香娘讓姜明月在邊上等等,她去聯系了幾個山腳轎夫。
這些轎夫兩人抬一頂小軟轎,專供貴客們要上山的,又沒有體力爬山的人,雇傭的。
都是力氣活兒,價格可不便宜。
徐香娘經常來,人家都認識她了,是熟人了。
要了兩頂軟轎。
她與姜明月一人一頂。
姜明月不想坐轎子的,這點山對她來說,小問題,嗖嗖她就能上去。
不過,有這么多外人在,還是保持一下她戰國公府表小姐的斯文與秀氣吧。
坐轎上山。
一人只帶了一個貼身丫環,跑腿的,跟在轎子旁邊。
然后,保護她們的戰字軍的軍士也不能騎馬了,跟在姜明月她們身后上山。
石階太窄,只能容兩三個人并排,并且越往上,越窄。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