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鑒寶狂少 > 第565章 蟋蟀罐

      第565章 蟋蟀罐

      看著手中的蟋蟀罐,陸飛興奮不已,這可是真真的好東西。

      這只罐高十公分,口徑十三公分左右,底徑十一公分。

      罐作圓柱形,口沿及底部略微收斂,蓋、罐合攏時蓋陷于罐壁之中,即所謂坐蓋式,蓋、罐相交處作子母口。

      蓋正中心有一小孔,當為裝蓋紐之用。

      罐內壁滿釉,底部施極薄的釉層。

      窄圈足,蓋底與圈足正中都有“大明宣德年制”單行六字豎款。

      罐外壁繪柳條下兩只互相呼應的黃鸝鳴叫狀,汀渚草叢旁一行白鷺依次飛向高空。

      描繪了唐代詩人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意境。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宣德青花瓷,正品無疑。

      宣德青花聞名天下,只要發現一件正品,無論器型,只要是全的,價值就是五百萬起步,好一好就破千萬。

      若是傳承有序來歷分明,再有一些歷史典故的,那就更牛逼了。

      陸飛手中這只蟋蟀罐不光牛逼,說是牛逼中的戰斗機都絲毫不為過。

      因為這是迄今為止,世界已知的宣德蟋蟀罐唯一的全器,僅此一家別無分號,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國寶一件。

      有人會質疑了,不就是一只蟋蟀罐嗎?

      至于不?

      我跟你說,不僅至于,而且太至于了。

      要是被關海山等人看到這只蟋蟀罐,非瘋了不可。

      因為宣德蟋蟀罐不僅是個傳奇,而且還是個困惑神州考古界多年的一個迷。

      從文獻記載看,宣德皇帝雖然只在位九年零七個月,卻創造了明代最為輝煌的一頁。

      他可謂文武雙全,在軍政方面有卓越才干,并且幾經努力開創了“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在政績上可算得是一位明君。

      除此他還有很多雅好,比如“留神詞翰”、“精于繪事”。

      但在個人業余消遣上,他又顯得玩心過重。

      皇帝有嗜好是件很危險的事,因為皇帝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別人產生影響,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就是這個意思。

      可是年輕的宣德皇帝仿佛并不明白這個道理,他不僅自己癡迷于玩蟋蟀,還大張旗鼓的要求各地官員采辦上好的蟋蟀供自己玩樂。

      宣德皇帝的這一嗜好在當時可以說是攪得人心惶惶。

      在宣德年間,上至朝廷大員,下至普通百姓,抓蟋蟀都是頭等大事,誰都不敢掉以輕心,弄不好就要掉腦袋。

      官員們逐級下達命令,讓老百姓去為宣德皇帝尋找能征善戰的優質蟋蟀,期間出現的悲劇喜劇不可勝數,有人因為蟋蟀家破人亡,也有人因為蟋蟀升官發財。

      據記載,在當時的軍隊中,捕蟋蟀和取敵人首級是同等功勞,蘇州的一個武職人員捕到一只上好的蟋蟀立了大功,而被授予世襲官職。

      當然,這其中悲劇也數不勝數。

      明代人呂毖在《明朝小史》中,就記錄了這樣一則悲慘的故事。

      有一年明宣德皇帝派人到江南去索要蟋蟀,以至于市面上蟋蟀的價格不斷上漲。

      當地一名負責收糧的糧長,受上司的委托去市場上購買蟋蟀,他走了很多地方,終于找到一只特別好的,就用自己騎的駿馬換了回來。

      他的妻子看到丈夫竟然用一匹高頭大馬換回了一只小蟋蟀,感到很奇怪,就想看看究竟是什么蟋蟀這么值錢。

      于是她趁丈夫不在家的時候偷偷打開了蟋蟀罐,誰知蟋蟀一下跳了出來,此時正有一只大公雞走過來,一口就把蟋蟀吃掉了。

      糧長的妻子知道自己闖了大禍,非常害怕,隨即上吊自殺了。

      糧長回到家一看蟋蟀沒了,妻子也死了,頓感活著再沒有意思,追隨著妻子上吊殉情。

      這個悲慘的故事流傳甚廣,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齡創作的《聊齋志異》,其中有個故事叫《捉織》,就是跟據這個故事改編的。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