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定規矩。政府得拿出個白紙黑字的‘合作合同’,把三方的權、責、利掰扯得清清楚楚!
政府保證公平,提供政策便利;企業負責真金白銀投錢,把項目建好、管好、經營好;銀行提供長期的低息貸款,支持建設。
合同里還得寫明,企業怎么靠項目賺錢,不管是收租金、分利潤,一定要確定具體的合作方式和企業將來的經營計劃,賺多少年,政府怎么監督,銀行的錢怎么還、怎么保障。
核心就一條:透明!讓所有人看得明明白白!”
“第二,選伙伴。這‘唱戲’的企業,不能是歪瓜裂棗!
得是真正有實力、有信譽、懂行的‘大角兒’!最好是那種踏踏實實搞實業、有長遠眼光的大廠子、大公司。
政府牽頭,搞個公開透明的‘選角兒大會’,讓有意的企業都來亮亮家底、說說打算。
誰的計劃靠譜,誰出的價碼合理,誰能帶動更多就業、帶來更好技術,就選誰!絕不能再搞暗箱操作!”
“第三,算好賬。這項目未來能賺多少錢?成本多少?風險在哪?得請專業的‘賬房先生’就是經濟師、會計師。提前算個八九不離十。
讓企業看到賺錢的希望,讓銀行看到還錢的能力,讓政府心里也有本明白賬。賬算清了,大家心里才踏實,才敢往里投!”
李向南頓了頓,補充道:“至于國外,確實有類似模式,叫‘公私合營’或者‘特許經營’。
咱們可以借鑒他們的經驗教訓,但不能生搬硬套。咱們的國情、發展階段不同,得摸著石頭過河,搞出適合咱們的‘三方合作’新路子!
核心就是一條:政府主導,市場運作,風險可控,多方共贏!”
“摸著石頭過河……搞出新路子……”
胡津邦反復咀嚼著這幾個字,眼睛越來越亮,最后猛地一拍大腿:“好!好一個‘摸著石頭過河’!李向南同志,你這番話,真是醍醐灌頂!這思路,太超前了!別說燕京,我看放眼全國,都找不出第二份!”
他激動得來回踱步,仿佛已經看到了12號地塊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看到了新廠房拔地而起,看到了老百姓滿意的笑臉。
然而,興奮過后,一個更現實、也更棘手的問題浮上心頭。
胡津邦臉上的激動慢慢沉淀下來,換上了一副凝重和憂慮的神情。
他停下腳步,眉頭又習慣性地擰了起來,看著李向南,語氣變得深沉:
“向南同志啊,你這‘三方合作’的法子,是金鑰匙,能把鎖打開!可我這心里,還是有點不踏實啊……”
“哦?胡市長您擔心什么?”李向南問道。
“擔心這‘唱戲’的人選啊!”
胡津邦嘆了口氣,“你也知道,12號地塊剛出了祝軒龍、安佑鈞這檔子爛事,名聲臭了大街!
現在要找有實力、有信譽又愿意蹚這渾水的‘大角兒’,談何容易?
萬一……我是說萬一,再找個不靠譜的,或者表面光鮮內里藏奸的,那咱們這好不容易想出來的新路子,豈不是又要栽跟頭?
老百姓怎么看?我這市長,可再也經不起折騰了!”
他背著手,在清晨微涼的空氣里走了兩步,忽然停下,轉過身,目光銳利而帶著一種豁出去的試探,緊緊盯住李向南:
“向南同志,我有個想法,可能有點唐突,但為了這項目,為了燕京的發展,我不得不問一句……”
他深吸一口氣,一字一頓地問道:
“你……有沒有興趣,親自來當這個‘唱戲’的企業家?!”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