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30穿梭機》兒童節目拍攝現場走出來,陳笑棠覺得郁悶,對著天空做了一個深呼吸。
原本躊躇滿志地加盟了無線電視臺,以為憑借自己先知先覺的能力一定能混得風生水起,誰知道才不過兩天自己就搗出了這么大的簍子。
怎么辦難道真的就這么打道回府那自己在老爸老媽面前所做的保證怎么辦打回自己的臉嗎
不可以的!
自己絕不能就這么放棄!
一定有辦法,一定能解決這個麻煩。
陳笑棠摸索著想要從兜里摸根煙出來,卻無意中摸到了一張名片。
對了,我怎么把他給忘了!
欣喜中的陳笑棠就像是看到了陽光,急忙掏出名片,是的,鄭少秋,或許他能幫助自己……。
…………………..
電話亭內。
陳笑棠撥通了鄭少秋的電話。
"秋哥,是我,陳笑棠,夜總會那一位!"
"是你呀,"鄭少秋竟然一下子就認出了他的聲音。"怎么這么久不來找我"
"咳,最近有些忙-----我現在在無線上班,不過惹了點麻煩……"陳笑棠沒想到秋官對自己這么熱情。
"麻煩說來聽聽。"
"我打了人。"
"誰----"
"兒童節目的導演----"
沒等陳笑棠把話說完,那頭突然道:"原來把狗眼祥打進醫院的人是你呀!"語氣似乎很驚訝。
"不會吧,這么快……人們都知道了"陳笑棠詫異。
"無線能有多大的地方再說這里的人可都是專業搞傳媒的,八卦的事兒傳得比誰都快!"
"那有沒有補救"
那邊沉默了一下,"我幫你想想辦法。"
"謝謝你,秋哥。"陳笑棠感激道。
"謝什么謝,不過你的脾氣可要改一改,人太直有時候也會吃虧。"
"我明白,多謝!"陳笑棠掛了電話。雖然鄭少秋沒說自己一定能夠幫忙辦妥。但他的名氣和能量在哪兒擺著,如果連這樣的事情都擺不平,也真就說不過去。
打完電話,也沒地方去,陳笑棠也就直接回了家,老爸陳富貴問他,他只是說今天下班早,并沒告訴他公司里發生的事情。有時候老人家已經夠操心的,沒必要再讓他們增添煩惱。
鉆進自己的屋子里,陳笑棠開始繼續埋頭創作自己的第一部小說《極品家丁》。
說實話,陳笑棠之所以寫書并不是為了出名,他也知道,靠這出名似乎有些困難,畢竟武俠已經到了一個快要沒落的時代,自己再怎么厲害也不可能翻江倒海;另外他也不是天生靠寫書養家活口的料,自己沒那個精力也沒那個毅力坐著不動,一天到晚想稿子,讓他做非瘋了不可;但他為什么還要這樣做目的很簡單,純碎是為了賺些額外的稿費貼補家用。
總不能這么大個男人還時不時地問家里人要錢吧!連小妹都看不起自己,自己還算是個男人嗎
陳笑棠考慮很久,自己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靠著一點"經驗",寫一部小說來混口飯吃。別老讓家里人瞧不起自己。靠寫小說發大財,那是前世那些胡說八道的小說里面才會有的情節。
動筆桿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兒,不過陳笑棠咬著牙,忍耐著,幾天的時間倒也寫了快二十來章,算下來也有四五萬字了。是時候發表出去了,那發表在哪兒呢這時候陳笑棠忽然想起了自己妹妹陳笑笑所工作的報社-----香港《明報》!
眾所周之,香港《明報》之所以能夠成為在香港三足鼎立的大報社,是因為他們有一位大神,那就是武俠大師-----金庸!
《明報》創業初期,盡管創辦者不斷更改副刊內容,改變新聞路線,金庸更是抱病撰寫《神雕俠侶》,但是《明報》還是一步步滑向"聲色犬馬"之路,銷量在千份之間起伏,第一年虧空嚴重。
《明報》的老員工都記得他當年辛勞的身影,一方面經常要通宵寫稿,另一方面又為經濟問題苦惱不已。有傳說,一段時間他要靠典當來維持《明報》。據《明報》老職員回憶:"查先生那時候真的很慘,下午工作倦了,叫一杯咖啡,也是跟查太太兩人喝。"
那時,金庸住在尖沙咀,深夜下班時天星小輪已停航,要改乘俗稱"嘩啦嘩啦"的電船仔渡海。每當他們深夜下班時天星小輪早已停航,只好改乘電船仔渡海,但每次要等齊六個人才能開船,船費比較便宜。如果要即到即開,需要包租費三元。他們夫婦寧愿捱著深夜涼颼颼的風等待,也不愿包船過海。咖啡、渡船不過是其中兩個平常的故事而已,當年的艱苦可想而知。
&nb
sp; 倪匡曾說:"《明報》不倒閉,全靠金庸的武俠小說。"當時金庸的武俠在《商報》上連載已擁有大量讀者。許多人為了看金庸武俠,開始關注《明報》。慢慢金庸的武俠小說打穩了《明報》基礎,加上沈寶新的經營手法,《明報》的廣告業務穩步上升。直至今日,方才躋身香港八大報刊雜志之列。
知道這段歷史的陳笑棠有理由相信,依照金庸先生的目光,自己的這部小說絕對有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