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蒙家,經武安君白起教導,經蒙公手把手傳身教,戰功平平的蒙武,不值得他王翦敬之。
于是,王翦雖然覺得此刻的蒙武,讓他感到有些陌生。
但一聽到不是蒙驁的意思,王翦眼神便立了起來。
"你之意,翦不依。"
蒙武在大秦戰神要殺人目光下,將左手落在了大秦戰神的肩膀上。
"戰場廝殺,武不如你。今日朝堂,你不如武。武城侯不信,大可試一試。"
事出反常必有妖!
王翦瞇起雙眼,想到府上新添的那個被他起名為王離的孫兒,想到自己已有的武城封地,想到阻不阻止嬴成蟜其實不影響分封,郡縣爭執結果。
于是這位大秦軍功第一人,用鋒銳如劍的眼神刺著蒙武,冷聲道"王翦今日,始知蒙武。"
大秦軍功第二人王賁見其父如此,自也不會再多說什么。
蒙武未答王翦之。
他左手按著王翦,右手按著王賁,雙臂壓的近些年在不少人心中,新晉為大秦軍武第一家族的王家不得妄動。
這位平平無奇的王家上代家主,看了看還在鬧騰的嬴成蟜,用只有他自己才能聽到的聲音笑念"小秦王,氣性大得很。"
朝堂上,每個想要動手阻止這場鬧劇的武將,身邊都會出現另一個武將。
這些后出現的,不是蒙家所屬,就是與蒙家有舊的武將們,每一個都很有禮貌,很有禮節。
他們會向想要站起來的武將,溫聲發問"坐著可好"
應。
你我皆好。
不應。
眾武將瞳孔驟縮地看看左手壓著王翦,右手壓著王賁的蒙武,誰敢不應
便是有那么一兩個不服不忿,桀驁不馴,硬要掙脫的武將。
當第二個蒙系武將,第三個蒙系武將,第四個蒙系武將圍過來。
嘴上溫聲問著"坐著可好",肩上強壓下八條有力臂膀時。
這一兩個不忿武將連喘息都困難,哪里還能起身說個"不"字
蒙家蒙武,帶蒙家所屬入場。
不是為了那位高高在上的始皇帝,而是為了那位氣性甚大的小秦王。
此次朝會過后,秦國再也沒有大秦第一軍武家族是蒙家,還是王家的爭議。
始皇帝將下面的一切都收在眼底。
他看著嬴成蟜鬧,看著蒙家發力,眼中閃過一絲失望,又閃過一絲滿意。
失望嬴成蟜此時站出,滿意蒙家所作所為。
此非議本就是李斯應受之,何必為他解之。
李斯若連這都受不住,怎配享丞相之位
成蟜心性雖較扶蘇強上許多,終還是心慈手軟。
蒙武自父王走后,便隨成蟜藏鋒。
今日奮起,倒是喜事一樁。
蒙武既起,朕便不信,不起王翦王賁,朕便不能平匈奴百越!
"欺負人是不是李斯幫我說兩句話,你們就圍攻他沖著我來的是吧念念念,念個屁!"
嬴成蟜聽得殿內無人再諫,這才一屁股坐在桌案上,翹著二郎腿,鼻孔朝天,大聲斥責群臣。
群臣無語至極。
與你這豎子一般見識,你也配
但他們知道和嬴成蟜這無賴聊什么都是扯淡,于是紛紛拱手告狀。
"臣請陛下驅嬴成蟜出殿!以正朝綱!"
"擾亂朝堂秩序,臣亦請之!"
"陛下,此子不罰,無天理也!"
彭~
始皇帝重拍王座,怒氣勃發。
"諸公論國家大事,與你這豎子何干!宗正!這豎子十年俸祿不必發放!"
宗正起身應下"唯!"
嬴成蟜大驚失色,道"啊十年!陛下不要啊!吾知錯便是!"
始皇帝怒"還敢喧嘩,再加一年!"
嬴成蟜張嘴欲,卻不敢說,垂頭喪氣地坐下了。
群臣大快人心,在一片狼藉的咸陽殿,哈哈大笑。
活該!
十年俸祿!
看這豎子近十年吃什么喝什么
內史蒙毅看著群臣哈哈大笑面貌,覺得這些朝臣都像是被人耍弄的猴子,甚是滑稽可笑。
到得今日,琉璃仍是貴重之物,并未大肆泛濫。
那么你們視之甚重的十年俸祿,對于掌握琉璃制造之法的長安君,不就是賣幾件琉璃的事
想到這里,蒙毅忽然單手捂住整張臉龐,他覺得甚是羞恥。
若是昨日蒙武未曾與他說嬴成蟜發明琉璃,那么今日,他也是一只猴子。
他忽然知道了他們這群人在嬴成蟜心中的形象了,都是猴子。
隗狀心中重重一沉。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長安君斷了吾以性命而拉起的氣勢!
其以豎子之舉,做得此等大事,這些年長安君果然是藏拙自污!
其如此大鬧,陛下卻不忍責罰,十年俸祿值得幾件琉璃器邪
吾所思所想果然未錯,大秦自古便有兄終弟及的傳統。
秦二世,不是長公子,而是長安君!
吾今不能在陛下這里求得封地,待毒辣長安君上位,更無封地可能。
要是嬴成蟜知道,隗狀今日以必死決心捅破這層窗戶紙,就是因為他這個一心給群臣希望的人,打破了隗狀的希望,不知會作何感想。
隗狀正要將局面重新拉回正軌。
耳中卻聽得聲音沙啞,聲嘶力竭的大叫之聲。
他目光陡轉,看到發出這聲音的主人,正是廷尉李斯。
李斯,很感激。
他知道嬴成蟜的一些底細,自然也知道嬴成蟜為什么這么做——嬴成蟜是在幫他,幫他盡早進入他的節奏,盡早展開他的論證。
叫停群臣,只有始皇帝一人能做到。
鬧得群臣停止,也只有嬴成蟜一人能做到。
身為大秦廷尉,九卿之一。
如果李斯在這關頭還會掉鏈子,還抓不住嬴成蟜給他創造的機會,那他就可以自裁,去見在他心中已死去的師兄韓非了。
長安君為斯所做之事如此之多,已足以!
我李斯今日便厚著臉皮,坐一回背書匠。
今便讓你等看看,何謂郡縣制。
在滿殿朗朗笑聲中,李斯以最大聲音嘶喊著。
"自春秋以至戰國幾百年,禮儀你們舍去,器樂被你們丟掉,瓦盆破釜卻被你們撿來當寶貝。這么多年來,高山都已墮成深谷,深谷都已長成丘陵。"
"國家在變,君主在變,官府在變,百姓在變,法令在變,所有的一切都在變化,百川溪流歸入大海,最終釀得潮流大變。"
"在這期間諸子百家風起云涌,競爭相探索著治國之道。儒家,墨家,法家,道家和最初孔子,墨子,李子,老子所創的學說一樣乎"
聽到這里,在場有幾個大臣頓時臉色微微一變,想說什么,但還沒來得及開口,李斯的聲音繼續傳遞入耳。
"非也!百家已變至諸子不識之貌!為何適者生存,求變也!諸子百家,亦最終歸釀成變法大潮。"
"變法者何變國家也,變治道也,變生計也,變民眾也。一以蔽之,變天下文明之蘊涵也!千變萬變,軸心在于治式。治式如土壤,余者如橘。橘生淮南為橘,橘生淮北為枳。土地不變,枳如何變橘!"
"封建諸侯裂土分治,導致天下大戰連綿,動蕩不休。人心思治,人心思一,思的便是天下一統,思的便是一法施治,思的便是拋卻封建。夏商周之時,天下歸一之心尚在端倪,尚未聚成大潮,故先輩圣賢未能洞察大勢也!"
"今日之天下,若果真行封建諸侯,無異于拋離天下民心,無異于再植裂土分治之根,棄華夏五百余年之探索而重歸老路焉!爾等既食君俸祿,不報君恩,仍為人哉拘泥于一家之學而不審時勢,何異于刻舟求劍哉!"
李斯的聲音,慷慨激昂,整個人都斗志昂揚,站在朝中大殿之中,一臉傲氣環視眾人。
這一刻,朝堂也安靜下來。
……
,請下載好閱
,請下載好閱
閱讀最新章節。
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