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宏光的心里一陣欣慰,這種鍍金的好事,他沒有必要再阻攔什么,很快就在申請表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得知章淵要求掛職鍛煉的消息,綜合處的人一個個高興的像是自己被提拔了一樣,章淵的掛職申請很快也報到了省委組織部。
國慶節快到的時候,省委組織部和省人力資源部和社會保障廳正式公布了基層掛職的方案。
這個掛職方案一出臺,一些敏感的人就發現了其中有點出乎意料的地方,這次的掛職期限為兩年,而且掛職期間在任職崗位上表現突出可以提拔使用,并且允許掛職人員組織人事檔案轉至掛職單位。
一般情況下掛職的期限都為半年或者一年,基本上沒有兩年的情況。而且掛職期間組織人事關系都是在原單位。也就是說掛職只是一種形式,只不過是在掛職的崗位上工作,但是算起來還是原單位的人。
省委組織部對這次的優秀年輕干部掛職是有著綜合考慮的,一方面是為了充實基層干部隊伍建設,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鍛煉和培養省直機關的年輕干部。所以才出臺了這樣的掛職規定。
這個規定也是秉承了省委書記徐日成的意見。
按照徐日成的想法,要通過這樣的掛職鍛煉,進一步檢驗干部,錘煉干部,培養干部。要打破干部使用的條條框框,在基層的大熔爐里,通過一線工作去發現優秀的人才,讓人才尋找適合自己大展宏圖的崗位,發揮自己的水平,把好鋼都用在刀刃上。
這才有了省委組織部這個掛職方案的出臺。兩年的時間,是騾子是馬,這時候也遛夠了,能看得出有幾斤幾兩。
而經過兩年時間的大浪淘沙,最后淘出來的這些“金子”,也將是省委組織部下一步重點培養的對象,自然是不能在放到大機關里了,用徐日成書記的話,就是要把他們“撒到基層肥沃的土壤里生根發芽,茁長成長。”
隨著掛職方案的公布,這一批60名優秀年輕干部的掛職崗位也最終確定了下來,60個人全部都下到了各市州的鄉鎮一級,掛職擔任鄉鎮黨委副書記或者是副鄉(鎮)長。
在章宏光的“幫助”下,章淵最后的掛職崗位是梧城市下屬梧州區的鄰水鎮黨委副書記。鄰水鎮是梧州區前年鄉鎮改街道之后唯一的一個鄉鎮,離梧城市區不過十五公里,而且還有公交車直達。
鄰水鎮這幾年的發展勢頭很猛,不僅僅是依靠著特殊的區位優勢發展成了梧城市民的“菜園子”,而且房地產開發也瞄準了這片“熱土”,幾年時間已經修起了幾百座小別墅。
“農家樂”也成了鄰水農民創收的好途徑,這幾年大大小小的“農家樂”如同雨后春筍般的冒了出來,而且各個的生意都還很紅火。帶動了鄰水農民收入的大幅增長。根據去年的統計,鄰水鎮人均純收入已經達到了15000元,是全省最富裕的一個鄉鎮。章宏光安排章淵到這樣的鄉鎮掛職,純粹是來“鍍金”的。
雖然同樣的是掛職鄉鎮黨委副書記,但是陸炎掛職的地方比起章淵的就差了很多。
梧城市紅川縣四道溝鎮,光是聽這個名字,就知道這地方自然條件一定是不怎么好,而事實上不光是自然條件不好,紅川縣是梧城市唯一的國家級貧困縣,四道溝鎮,又是紅川縣條件發展最差的一個鄉鎮。
四道溝鎮,正是陸炎要掛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