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官員俸祿可是朝廷規定的,殿下如果私下變革,恐怕會讓朝廷不滿啊!"
"不會的,父皇會支持本王的,蘇杭本來就是一個試點,如果失敗了,再改過來就行了,如果成功了,就向全國推行。"
朱拓解釋了一句,又嘆道:"大明的官員俸祿實在是太低了。"
朱元璋因為是放牛娃出身,所以在當了皇帝后,對官員有種天然的警惕性,因此制定了嚴苛的律法,還組建了錦衣衛,用以監察官員。
明朝的官員俸祿實在是太低了,若是單靠俸祿恐怕要餓死,就像正九品,也就是一個縣的縣令,每年的俸祿也就八十石,也就是如今的五千斤。(注:古代的斤與現在的斤重量不同,按照古代是1石等于120斤。)
五千斤看著很多,可縣令要養活一家老小,還有管家下人之類的,若是分攤下去,就沒有多少了。
所以,明朝的官員,除了做官以外,都有火耗、田產等外來不法收入。
比如說嘉靖時期的名臣徐階,表面上看著公正無私、一心為國,可背地里呢他的子孫橫行鄉里,大量購置田產,占地多達二十四萬畝,幾乎相當于四五個縣的耕地總和。
"第二件事,就是提拔一批有能力的干吏,不必以學問或者年限作為要求,而是要考察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做事、為人、能力等,讓他們大膽的去做,本王會為他們撐腰的。"
陶樂智愣了一下,說道:"是,下官現在就去做!"
"嗯,先做第二件事吧,關于官員俸祿的事情,本王還有個計劃。"
"什么計劃"
"釣魚執法,陶大人你繼續和本王作對,接納那些反對本王的官員,偷偷記下他們的名字,然后把名單交給本王,本王用莫須有的罪名,將他們一個個貶職流放。"
朱拓嘿嘿一笑,露出陰險的笑容。
陶樂智有點恍惚,剛才看著肅王說話,有點賢王的模樣,現在怎么又變成奸王了動不動就要用莫須有的罪名,把這些官員貶職!
他是怎么做到如此完美切換兩種模式的
"殿下,這樣不大妥當吧畢竟那些官員也是出于好意,您要是隨便處置他們,恐怕有些人心里不服啊!"陶樂智急忙勸道。
朱拓傲然道:"陶大人,如今正是商業改制的關鍵時刻,容不得半點馬虎!要是有些官員陽奉陰違,不處置他們怎么能行"
"他們作風可能沒什么問題,可不好好執行政策就是最大的錯誤,處置他們一人,受益的可是千千萬萬的百姓啊,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陶大人,這個道理你不會不懂吧!"
陶樂智內心有些掙扎,良久后,才嘆道:"殿下,下官明白了!"
,請下載好閱
,請下載好閱
閱讀最新章節。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