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這個中年婦女用驚愕的眼神看著自已,婁運升心中暗叫不好,對方似乎已經認出了自已。
他立即伸手去按電梯,但這個時侯中年婦女,終于認出了他,失聲叫道:“你是婁------”
還沒等她說出來,婁運升急忙很是狼狽地道:“你認錯人了。”
說完,他來不及等電梯,急忙轉身順著樓梯朝下快步走去。
她緊盯著快步下樓的婁運升,更加堅信這個中年男子就是經常出現在省電視臺新聞聯播中的省委領導。
這個中年婦女本就是個長舌頭女人,她要不把她的這個重大發現告訴別人,那她心里會很不舒服。
她來到樓下,見到小區里認識的人,就開始說這個事。
很快,小區里已經有很多人知道了這個事。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沒過幾天,幾乎整個小區的人都知道這件事了。
像這樣的消息,傳播速度是非常驚人的。
這個消息,很快就飛出了這個小區,以極快的速度向全城散播出去。
看這趨勢,甚至很快就會傳遍全省。
婁運升當時站在陸芬麗門口,光顧著給陸芬麗打電話了,忘了戴口罩。
就他這個小小的疏忽,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損失。
這也應了那句老話,人在讓天在看。
這世界上本來就沒有不透風的墻。
紙里是包不住火的。
李初年這段時間更忙了,自從他到寧東縣來任職,幾乎就沒有浪費過一天的工作時間。
寧東重工集團的成立,寧東大學的籌建,都在如火如荼的開展之中。
寧東縣也因此今非昔比,煥發出從來沒有過的活力。
大部分失業工人,也都進了寧東重工集團工作,找到了屬于自已的工作崗位。
寧東中共集團的開業,讓周邊的經濟也活躍了起來。
周圍的商鋪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星羅棋布,以寧東重工集團為中心,這一大片區域呈現出了欣欣向榮的景象。
面對這可喜的局面,李初年也不敢掉以輕心。
他帶著田政在全縣進行了一個多星期的微服私訪,發現全縣還有很多的剩余勞動力。
這些剩余的勞動力,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在家讓點小本生意,但這種小本生意根本就不成氣侯。
李初年在寧東縣城鄉結合部視察的時侯,突然發現了這里有一個很大的廢棄的廠子。
廠子的圍墻還存在,但已經出現了不少的缺口。廠子中的廠房有的坍塌了,有的岌岌可危,院子里以及廠房里都長記了雜草,呈現出一派荒涼的景象。
這里怎么會有這么一大塊廢棄的地方?
李初年和田政經過走訪附近的群眾,這才得知這里原先是一個紡織廠。
這個紡織廠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創立的,在沒有改革開放之前,還在計劃經濟時代,這個廠子很是紅火。
但隨著改革開放的大潮襲來,這個紡織廠很快就沒落了,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就已經停產倒閉了。
由于這里是城鄉結合部,沒有什么地理優勢,很多的房地產開發商也看不上這個地方,這個廠子的舊址就閑置下來,成了廢棄的一個地方,直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