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被華夏定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雁蕩山是環太平洋東海邊上的一座白堊紀流紋質古火山。它記錄了中生代古火山發生、演化的歷史,也展示了一億年來地質作用所形成的深谷、峰林,有“造型地貌博物館”之稱。
雁蕩山開山鑿勝,始于南北朝,興于唐,盛于宋,積淀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從唐宋以來,行旅如云,山中摩崖累累,古剎遍布,詩文、畫卷、故事、傳說俯拾皆是,堪稱是一座“文史寶庫”。
劉傻子教授說:“我打開穿越號機器人手機的夢幻功能,準備帶大家去仙姑洞參觀。”劉傻子一行來到仙姑洞,其位于龍湖的北面,離水庫大壩約3公里。這是一個曲尺形的奇洞,洞高約20米,寬約80米,深約40米,有東、南二個洞口。東洞口下臨絕壁,南洞口也極險峻。洞頂似穹窿,洞內幽深而明亮,故稱穹明洞。現在當地人一般不叫它此名,而叫仙姑洞。
沈聰明說,雁蕩山的方洞有個觀音洞,這里還有一個傳奇故事。相傳在一千年前,觀音洞里有很多巖石,還長著刺藤,住著狐貍、蜈蚣精和狼,它們十分兇殘。
沈聰明剛說完,蜈蚣精朝著沈聰明撲過來,沈聰明拼命奔跑,跑著跑著,邊跑邊喊:“傻子,快救我。”他忘記了口渴,忘記了饑餓,加快步伐奔跑。一條條刺藤滑破了沈明貴的臉,但他毫不覺得痛,還是不斷奔跑。沈聰明知道,他只有被狐貍精追上,抓傷了就會死,狐貍精的爪子是有毒的。
沈聰明怎么在山洞里躲得開狐貍精,劉傻子在沈聰明倒下的一瞬間,拉著沈明貴飛上了山洞洞頂。
張洪德教授說,我想給你們繼續講述觀音洞的故事。一日,一個老和尚來到方洞,那時,他已經筋疲力盡了。他看到觀音洞,想去那里念《法華經》,當時老和尚終于到了,他在觀音洞里念經,巖石上的水滴一點一點地滴下來,老和尚稱他為“清泉”,老和尚念了一天一夜,住在這觀音洞里的狐貍蜈蚣精和狼都戲弄老和尚,可是老和尚還是管念自己的經,不去理他們。
老和尚旁邊噴著的水他稱這水為“洗心”,狐貍他們一伙人不開心又想讓老和尚死,狐貍和狼他們讓蜈蚣精用毒液在“清泉”上滴上來給老和尚喝,可是被老和尚稱為“洗心”的噴泉把老和尚的轉胃給洗了。他們捉弄了老和尚幾天,也都累了。坐在老和尚的旁邊日日夜夜聽老和尚念經,老和尚喊著:“善哉!善哉!”他們也受到了感化。
狐貍一心想要改過,就讓野狐貍們把這些巖石給搬走。蜈蚣精也想要改過,就讓毒蜈蚣們把這些刺藤咬斷。老狼呢!他讓狼群把這些石頭推下山。《山海經藏寶圖》在里面沒有蹤跡。
劉傻子教授、張洪德考古教授帶著眾人來到雁蕩山的仙姑洞,這是南雁蕩山的主要風景點之一,又名“西洞”。該洞洞口朝西,洞高2至10米,深24米,寬14米,洞四周巖石是以流紋巖為主的火成巖。洞內建筑是一座七間三層的古式樓臺,為磚木結構。此殿為宋朝所建,在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和1938年重修。
仙姑洞樓高17.5米,寬44米,長29米,上中兩層飛檐高聳、飛梁畫棟、氣勢巍峨。仙姑洞正面黃色的粉墻上有著名篆刻家方介堪先生題寫的“福生無量天尊”6個大篆體字。大門踞座一對莊嚴的石獅。
進入洞中,有一放生池,上有“福祿壽喜”圖及一副對聯:“山異平沙何雁落,池非深水有龍靈”。后來由于旅游開發,來往游客看到池內的龍嘴,產生了往龍嘴里丟硬幣的想法,于是,放生池又有了一個別名——許愿池。在清澈的水池內,人們可以看到散落在池底的許多硬幣,還有少數幸運的游客,將硬幣投入了龍嘴里。
張洪德說,前殿稱大羅寶殿;后殿稱仙姑祠,前半間有椽屋頂,后半間即以洞壁遮天。殿中供奉的是朱氏仙姑坐像,身著紅妝,端莊嫻靜。左右兩邊還分別供奉著九天玄女娘娘和送子觀音。殿內還有著名數學家蘇步青教授所題對聯:“仙姑環佩去千年香火馨赤壁,雅客舟車來萬里靈山凈紅塵”。
劉傻子教授說:“關于這個美麗的朱仙姑,還有一個令人心動的傳說。”
——北宋年間,南雁山腳下有一村莊名鬧村,那里有戶官員其女名朱嫦媛,因從小受母親周氏的教導與影響,她潔身自好、不慕名利、處幽守家、念經學道。在她16歲時,因為逃避父親的逼婚而出家遁居于此修煉,常上山采藥為鄉人治病,贏得大家的尊敬與景仰。一次她上山采藥,好幾天沒有回來,村民們以為她失蹤了,萬分傷心,于是就集體建了這座仙姑洞以紀念她。可是沒想到過了一段時間之后,仙姑居然平安回來了。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