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波說:“這些色斑不僅反射普通的黃光,同時也發出黃色熒光。”研究學者指出,由于水的光過濾作用,一般的視覺信號在水里是不可靠的。但由于熒光能夠與水里的藍光形成強烈的對照,因此,熒光在水里比在空氣中更鮮明。
計算機姐姐說:“螳螂蝦還具備一種迄今為止人類所知的最復雜的色彩視覺系統。馬歇爾說,那些低級甲殼類動物的顏色接收能力比人類要強得多,比如,它們能看得見我們肉眼所無法看得見的紫外線。”
海洋爺爺說:“螳螂蝦是一種性情狂暴的海洋甲殼類動物,實際上它并不是真正的蝦類動物,而是軟甲綱口足類動物。與昆蟲和甲殼類動物一樣,螳螂蝦也是復眼結構,這種眼睛的結構與脊椎動物的眼睛結構有很大不同。一種觀點認為,螳螂蝦眼睛中的每個色素都能對一種色彩產生反應,就像人類耳蝸中的毛細胞能對一種音頻產生反應一樣。在這種情況下,較大的色譜范圍,能讓它看見更多的顏色。”
小聰說:“我知道,螳螂蝦這種獨特的視覺能力,歸因于其復眼中有6排數量眾多的小眼。螳螂蝦能看見色彩,其色覺范圍可以覆蓋人類所能看見的所有光譜,并且還能看見我們人類看不見的紫外線和紅外線。某些螳螂蝦甚至能分辨16種色彩。”
小明說:”有一篇文章介紹說,螳螂蝦獨特的眼睛結構,使得它們也能看見偏振光,許多動物也有這種視覺能力,比如,某些蜘蛛、昆蟲和候鳥等,鳥兒甚至還能利用偏振光來導航。”
小波說:“我聽生物老師講過,螳螂蝦不僅能識別線偏振光,而且還能看見圓偏振光,這種光波呈螺旋狀傳播,或者向左旋,或者向右旋。”
基于光覺細胞在一些小眼中的排列方式,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感光神經生物學家賈斯汀·馬歇爾認為,螳螂蝦這種獨特的視覺結構,讓它們能看見圓偏振光。于是,馬歇爾和他的同事對螳螂蝦進行了測試,以便弄清這種甲殼類動物能否分辨各種不同的光線。結果他們發現,4種螳螂蝦中,有3種能夠正確識別左旋圓偏振光,而在另外3種螳螂蝦中,有2種能分辨右旋圓偏振光。
馬歇爾認為,螳螂蝦的圓偏振光視覺,在尋找配偶過程中可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螳螂蝦的甲殼中含有大量糖分,因而它們的部分甲殼能反射圓偏振光,看上去就像閃閃發光的珠寶。螳螂蝦利用圓偏振光與潛在配偶進行交流時,不易被掠食者發現,因為,其他動物可能看不見這種特殊光線。
夢弟發現,前面游動的是背腹扁平、全身披盔戴甲的螳螂蝦,色彩斑斕,十分好看。誰知,它平時喜歡穴居于泥沙質的淺海底,只露出頭來觀察敵情,一旦獵物靠近便迅速伸出大螯,“喀嚓”一聲把獵物一分為二,露出其兇狠、殘暴的面目。
夢弟對螳螂蝦十分有興趣,于是他打開夢幻帽功能,真的變成了一只螳螂蝦。他發現機制螳螂蝦進入一個洞穴,也跟了進去。一只大螳螂發現了,對洞里喊:“來了一個兄弟,別傷了他。”原來幾只螳螂蝦聯合攻擊了一條大魚,將其斬殺。螳螂蝦害怕魚群回來攻擊躲進洞穴。大螳螂蝦說:“我們修好了工程,嚴陣以待。”
有趣的是,螳螂蝦不僅善于“強攻”,還懂得“智取”。它們往往把自己的洞穴變成一個隱蔽的場所,甚至不辭辛苦地從遠處搬來沙石,在居住的沙穴旁,筑起幾條回旋的通道,一旦其他動物闖入,猶如陷入迷宮,自投羅網。魚群來了螳螂蝦與魚群發生斗毆,相持不下,緊張的氛圍,將夢弟驚醒,他與計算機姐姐浮上岸后,計算機姐姐聽了夢弟的描述說:“螳螂蝦的舉動,使人類容易想起戰爭年代中人們的工事、掩體、碉堡等防御工程。”
海夢想科考艇在大海上行駛了很長一段時間,終于靠近了一個島嶼。“我們看一看,這島嶼上面有沒有徐文亮師沒有發現任何人。”劉傻子教授說:“小燕子、小聰、夢弟,你們在這里潛水,看看海里有什么魚類吧。”
小明、小波、夢弟、小聰正從沙灘走向大海伸出。將去海底潛水,“小心,有炮彈飛來,快臥倒。”小燕子驚慌地喊叫。
夢弟發現,真有炮彈飛來,嚇得撲倒淺灘處,抱頭大叫。小聰也叫起來:“哎呀,完了!”小明尖叫,小波發呆閉上了眼睛。炮彈筆直飛了過來,誰知炮彈又轉了彎。計算機姐姐說:“那不是炮彈那是鰹魚,漁民因其像炮彈,故稱其為炮彈魚。”
炮彈魚為暖水性上層洄游魚類,分布于溫帶到熱帶的廣大區域,主要在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水溫高于15攝氏度以上的水域,多集群于輻射區冷暖水團的交匯處及水質澄清的海區。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