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_d();劉傻子教授、高敏所長、王可博士與沈琳特警,帶著海洋奧秘探索行動組,登上南海夢想科考艇,來到南海一個島嶼。劉傻子他們上島后,觀察島嶼上的花木叢林,尋找飛禽走獸留下的蹤跡,尋找藏寶圖石板的蛛絲馬跡。忽然,小聰喊道:“啊,這里有海蛇。”
劉傻子聽見沈明貴在喊:“劉傻子,你讓我們出空間袋,我們想看看神秘海蛇。”劉傻子請陳丁勝及幾位女特警,沈明貴、程萍、劉媛媛、李任惠與于張喜等一起坐在船上。
劉傻子講述,華夏沿海,分布著扁尾海蛇亞科和海蛇亞科的l5種海蛇青環海蛇、長吻海蛇、平頦海蛇、環紋海蛇、黑頭海蛇、淡灰海蛇、半環扁尾海蛇、青灰海蛇、小頭海蛇、海蝰、蘭灰扁尾海蛇、扁尾海蛇、棘眥海蛇、棘鱗海蛇等。
“海蛇進洞了,這個土洞可能通向海底。”小燕子說。夢弟沒有聲響,他依靠著一棵小樹居然睡著了。他夢見自己變成一只穿山甲鉆進了一個蛇洞,說來也怪,海蛇見了自己,要么,趕快迅速溜走,要么,縮成一團。夢弟夢見,海蛇和陸蛇一樣,全身披著鱗片,不過,海蛇的鱗片比較稀疏,體表有不少沒被鱗片覆蓋,這些部位的皮膚特別厚。
“小穿山甲,你來干什么。”一只老穿山甲走過來喊。“穿山甲爺爺,你好!你能夠告訴我,海蛇見了我們,為什么害怕嗎?”夢弟問。“害怕我吃它們。”老穿山甲說。
“為什么海蛇的鱗片比陸地上的蛇少?”夢弟問。老穿山甲回答:“沒有鱗片的皮膚厚一些,可以避免海水中的鹽分滲入體內,同時,起著防止體內水分散失的功能。”
老穿山甲告訴夢弟,海蛇是蛇目眼鏡蛇科的一亞科,與眼鏡蛇亞科相似,都是具有前溝牙的毒蛇,尾側扁如槳,軀干后部亦略側扁。海蛇亦稱“青環海蛇”“斑海蛇”,是生活在海洋里的爬行動物,有毒,長1.5∽2米。
海蛇軀干略呈圓筒形,體細長,后端及尾側扁,背部呈深灰色。西起波斯灣東至日本,南達澳大利亞的暖水性海洋都有分布,但在大西洋中海蛇罕見。
“穿山甲爺爺,我們去看看海蛇在干什么好嗎?”夢弟建議說。“好啊。”老穿山甲高興說。
老穿山甲在前面爬行,夢弟變成的小穿山甲隨后,通過蛇洞進入海里,發現海蛇喜歡在大陸架和海島周圍的淺水中棲息,在水深超過100米的開闊海域中很少見。它們有的喜歡待在沙底或泥底的渾水中,有些卻喜歡在珊瑚礁周圍的清水里活動。
海蛇發現了夢弟與老穿山甲,居然沖了過來,嚇得夢弟掉頭逃生。夢弟聰夢中醒了過來,將夢境講給海洋爺爺聽。
海洋爺爺聽了,笑道:“小明,小波,你們兩說一說,為什么蛇類動物會反擊穿山甲?”
小明說:“蛇類動物雖然怕穿山甲,但是,你們知道狗急跳墻么?穿山甲窮追不舍,海蛇怎么能夠不抵抗。”
小波說:“我認為,海蛇在陸地上缺乏威力,但到了海里,威力倍增。恰恰相反,穿山甲在陸地上威風,到了海里,就兇不起來了。”
計算機姐姐說:“海蛇腹部呈黃色或橄欖色。全身具黑色環帶55∽80個。生活在海洋中,善游泳,捕食魚類,卵生。分布于中國遼寧、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和臺灣近海。中國沿海有23種海蛇,其中,廣西、福建沿海,海蛇資源豐富,以北部灣最多。福建平潭、惠安、東山等各沿海縣,每年可捕獲達1萬多千克。由于生活環境的差異,海蛇和陸蛇在生理、生態上有明顯的不同。”
“海蛇在海里游泳,怕不怕嗆水呢?”夢弟問。劉傻子教授回答:“海蛇的前半部細小,呈圓柱形,后半部變粗,尾巴不像陸蛇那樣細長如鞭,而是側扁如槳,在海中游泳時,像船櫓那樣左右撥水前進。為了潛水的需要,海蛇的鼻孔長有一對可開閉的瓣膜,可防海水從鼻腔進入體內。它的肺也特別長,幾乎從喉嚨一直延伸到尾部,既能存儲空氣,又能調節身體的上浮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