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_d();說話間,不覺已至邊前,三藏下馬,過吊橋,徑入門里。長街上,只見廊下坐著兩個老兒敘話。三藏叫:“徒弟,你們在那街心里站住,低著頭,不要放肆,等我去那廊下問個地方。”
行者等果依立住,長老近前合掌叫聲“老施主,貧僧問訊了。”那二老正在那里閑講閑論,說甚么興衰得失,誰圣誰賢,當時的英雄事業,而今安在,誠可謂大嘆息,忽聽得道聲問訊,隨答禮道:“長老有何話說?”
三藏道:“貧僧乃遠方來拜佛祖的,適到寶方,不知是什么地名,那里有行善積德的人家,化齋比較容易?”老者道:“我是銅臺府,府后有一縣叫做地靈縣。長老若要吃齋,不須募化,過此牌坊,南北街,坐西向東者,有一個虎坐門樓,乃是寇員外家,他門前有個萬僧不阻之牌。似你這遠方僧,盡著受用。去!去!去!莫打斷我們的話頭。”
三藏謝了,轉身對行者道:“此處乃銅臺府地靈縣。那二老道:‘過此牌坊,南北街,向東虎坐門樓,有個寇員外家,他門前有個萬僧不阻之牌。’教我到他家去吃齋哩。”
在那平安路上,行經半月,前邊又見一城垣相近。三藏問道:“徒弟,此又是什么去處!”
劉傻子笑道:“唐僧師父,大圣肯定說不知道什么去處。”行者果然說道:“不知,不知。”
八戒笑道:“這路是你行過的,怎說不知!肯定發現蹺蹊,故意推不認得,捉弄我們哩。”
行者道:“這呆子全不察理!這路雖是走過幾遍,那時只在九霄空里,駕云而來,駕云而去,何曾落在此地?事不關心,查他做什么,故所以不知。卻有什么蹺蹊來捉弄你?”
沙僧道:“西方乃佛家之地,真個有齋僧的。此間既是府縣,不必照驗關文,我們去化些齋吃了,就好走路。長老與三人緩步長街,又惹得那市口里人,都驚驚恐恐,猜猜疑疑的。圍繞爭看他們相貌。
唐僧長老吩咐閉口,只教“莫放肆!莫放肆!”三人果低著頭,不取仰視。轉過拐角,果見一條南北大街。正行時,見一個虎坐門樓,門里邊影壁上掛著一面大牌,書著萬僧不阻四字。三藏道:“西方佛地,賢者愚者俱無詐偽。那二老說時,我猶不信,至此果如其。”
八戒村野,就要進去。行者道:“呆子且住,待有人出來,問及何如,方好進去。”沙僧道:“大哥說得有理,恐一時不分內外,惹施主煩惱。”
在門口歇下馬匹行李。須臾間,有個蒼頭出來,提著一把秤,一只籃兒,猛然看見,慌的丟了,倒跑進去報道:“主公!外面有四個異樣僧家來也!”那員外拄著拐,正在天井中閑走,口里不住的念佛,一聞報道,就丟了拐,出來迎接,見他四眾,也不怕丑惡,只叫:“請進,請進。”
三藏謙謙遜遜,一同都入。轉過一條巷子,員外引路,至一座房里,說道:“此上手房宇,乃管待老爺們的佛堂、經堂、齋堂、下手的,是我弟子老小居住。”
長老到此,正欲行禮,那員外又攙住道:“請寬佛衣”。三藏脫了袈裟,才與長老見了,又請行者三人見了,又叫把馬喂了,行李安在廊下,方問起居。
三藏道:“貧僧是東土大唐欽差,詣寶方謁靈山見佛祖求真經者。聞知尊府敬僧,故此拜見,求一齋就行。”
員外面生喜色,笑吟吟的道:“弟子賤名寇洪,字大寬,虛度六十四歲。自四十歲上,許齋萬僧,才做圓滿。今已齋了二十四年,有一簿齋僧的帳目。連日無事,把齋過的僧名算一算,已齋過九千九百九十六員,止少四眾,不得圓滿。今日可可的天降老師四位,完足萬僧之數,請留尊諱,好歹寬住月余,待做了圓滿,弟子著轎馬送老師上山。此間到靈山只有八百里路,苦不遠也。”
三藏聞,十分歡喜,都就權且應承不題。他那幾個大小家僮,往宅里搬柴打水,取米面蔬菜,整治齋供,忽驚動員外媽媽問道:“是那里來的僧,這等上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