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印象中,財神只有一個。但是,我們稍微注意,就會發現,財神有幾個,至少,有一個是文財神,一個是武財神。天堂山殿內塑像為文財神比干和武財神趙公明。看過《封神演義》的人都知道,比干是商紂王的叔父,為人正直,對紂王忠心耿耿,他見蘇妲己迷惑紂王,擾亂朝綱,又見紂王整日荒淫無度,且暴虐兇殘,便多次冒死直諫。紂王非但充耳不聞,且在本是狐貍精化身的蘇妲己挑撥下加害比干。
有一次,蘇妲己愁眉苦臉的對紂王說:“我得了心口疼的病,一定要吃了比干的心才能活。”比干在又一次強行勸諫時,紂王怒道:“都說人心有七竅,我倒要看看你的心有幾竅。”于是令其剖開他的胸膛,取出他的心給蘇妲己入藥。比干挺著沒有心肝的身體騎馬來到街上,見一婦人正在叫賣空心菜,于是比干上前問道:“菜無心可活,人如果無心呢?”
這位婦人頭也不抬,只說了一個字“死”。于是比干倒地而亡。因為,比干是個“無心”丞相,能夠處事公正,秉公辦案,于是后人為他修了財神廟,并封他為文財神。
于張喜說,武財神是趙公明。事實上,趙公明是一個道教的虛構人物。傳說他是鐘馗的老鄉,陜西終南山人,乃上天皓廷宵度天慧覺梵氣所化。因見秦始皇殘暴不仁而隱居山中。一直到西漢時張道陵入鵠鳴山修煉收他為徒,令他騎黑虎守護丹爐。張道陵煉就天師后,又命其守護“玄壇”(道教齋壇),所以趙公明又稱趙玄壇。后來,他被玉皇大帝召為神霄副帥,一身數職,爵位很多。
劉傻子說,在《搜神大全》中,稱張道陵飛升后,由他鎮守龍虎山,專門超度那些行善有功或誠心悔過之人。他的部下有八員猛將,以應八卦;有六毒大神,以應天、地、年、月、日、時六煞;有五方雷神、五方猖兵,以應五行;有二十八將、以應二十八星宿;以及天合地合二將,管理天上人間水火之事,也象征春生秋煞之意。他能驅雷電、呼風雨、除溫疫、祛病災,并兼管訴訟,申張正義,平反冤案,監督買賣,使雙方生財。所以被民間奉為財神。
沈明貴說,我現在來介紹一下這里的景區——
豐都鬼城位于名山半山腰,建筑面積25.8平方米,始建于明朝永樂年間。(1403—1424年),原為寥陽殿附屬建筑。這是一座溝通歷史與現實,連接陰曹和陽界,審視善良與罪惡,宣制生存與死亡的“試金橋”。左邊是健康橋,象征著年年健康,右邊是財富橋,象征著年年有財,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試金橋”了。
寥陽殿,原為明蜀獻王朱椿的香火殿。蜀獻王朱椿素有“蜀秀才”之稱,傳為朱元璋的第十一個兒子,明洪武二十三年被封為蜀王(1390年)。他文韜武略,長相俊儒,舉手投足間都有一種大將的風范,因而深得朱元璋的寵愛。他入川后,很快便平定了南北番人的騷亂,并倡導禮教,輕徭薄賦,禮賢下士,廣羅人才。史稱“蜀人由此安業,日益殷富,川中二百年不被兵革,椿力也”。
劉傻子說:“天子殿,五云樓座西向東,最早修建于西晉,距今約有1600多年歷史,現存的天子殿是清康熙三年(1663年)重修的,距今有三百多年歷史。全殿占地2431平方米,由牌坊、山門、殿堂三部分組成,對稱地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牌坊為木石結構的三重檐坊,高約10公尺,山門為重檐歇山式屋頂,兩邊的鐘鼓樓均為四角攢尖頂,殿堂為磚木結構,硬山式屋頂,穿逗式梁架。該殿系鬼城的核心部分,也是名山上建筑年代最久,面積、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廟宇。”
小雨導游說:“我帶旅游團到豐都旅游。豐都一景自對外開放以來,接待過世界各國嘉賓,接待過華夏各地游客與嘉賓。豐都氣候溫和,除了夏季最熱的幾天外,一年四季都適宜旅游。鬼城豐都以其悠久的歷史,獨特的文化內涵,神奇的傳說,秀美的風光和難以替代的觀賞價值,不可多得的鬼文化研究載體和獨特源泉,向中外游客展現出神秘的東方神韶。”
金花問:“人們習慣說菩薩,什么是菩薩呢?”小雨導游解釋說,菩薩是“菩提薩埵”的簡稱。菩薩是佛弟子,語意如菩提樹枝繁葉茂。菩提,菩薩發心解決課題所顯現的智慧,菩提譯為“覺”,菩提一詞來源于菩提樹,因佛祖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故菩薩者,有覺悟之眾生也;能覺悟眾生之眾生也。無奈的是,塵世間的誘惑實在太多,有太多的人參不破看不透。他們死后還久久無法放棄自己的執念,只能在幽冥界苦苦掙扎。”
劉傻子說:“地府弟子很少干涉陽間的事務,也很少與仙界有所來往。他們只是悄悄地履行自己的職責,從不節外生枝。但是他們也無所畏懼,如果有惡鬼膽敢破壞地府秩序,他們就是追到天涯海角,也要使其伏法。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