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姐姐說“我們將組織海洋科普探險小分隊的同志去考察紅樹林。”海洋科普探險小分隊來到海口的東寨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進行考察,這里有生長在淺海灘上的森林,有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及河口潮間帶特有的森林植被一紅樹植物。
紅樹根系十分發達,盤根錯節屹立于灘涂之中。它們具有革質的綠葉,油光閃亮。紅樹與荷花一樣,出自污泥而不染。漲潮時,它們被海水淹沒,或者僅僅露出綠色的樹冠,仿佛在海面上撐起一片綠傘,潮水退去,則成為一片郁郁蔥蔥的森林。
紅樹林指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由以紅樹植物為主體的常綠灌木或喬木組成的潮灘濕地生物群落。它生長于陸地與海洋交界帶的灘涂淺灘,是陸地向海洋過渡的特殊生態體系。
小燕子問“強臺風登陸時,威力巨大,瞬間能夠推倒一些房屋與鋼管廣告牌,巨大的鋼管被扭成麻花狀,岸上粗壯的樹木也被連根拔起。奇怪的是,紅樹林為什么能夠抗擊臺風的襲擊呢?”
計算機姐姐說“這是因為紅樹植物的主干,一般不會無限增長,而是從枝干上長出多數支持根,深深地扎入泥灘里,以保持植株的穩定。與此同時,從根部長出許多指狀的氣生根,露于海灘地面,在退潮時,甚至潮水淹沒時,用以通氣,故又稱呼吸根。紅樹和紅樹林的其他樹木,手挽手,肩并肩,護堤、防風、防浪,保護沿海農田不受海浪或大風的襲擊,好比一道道堅不可摧的銅墻鐵壁。”
海洋爺爺說“在熱帶或者亞熱帶沿海,伴隨淤泥同時出現的植物是紅樹林,海南也一樣,除了藍天白云、大海沙灘以外,還有分布在全島多地的紅樹林生態體系,這種在海水中即使被海浪沖走,也能隨波逐流,一遇泥沙即可生根成長的樹種群,構成了熱帶海岸的重要標志之一,更成為海南生態文明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夢弟夢見自己變成了一棵紅樹,他的手是樹枝,腳是樹根,在海灘上,隨時都能夠站穩。忽然,臺風刮起,海浪洶涌,夢弟被海浪沖走,奇怪的是,他不管被海浪沖多遠,一旦遇到海灘,馬上就能夠站穩腳跟。換句話來說,就是站穩樹根。夢弟自自語地說“真是神奇,怎么淹不死呢。”
一棵老紅樹看見夢弟,就說“紅樹林是海水中的樹林,當然淹不死呀。”這個時候,來了一群人,其中一個女子看樣子是導游,她正在給那群人介紹紅樹林“數據統計,海南的紅樹林廣泛分布在當地的各級紅樹林自然保護區中,例如東寨港國家級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清瀾港省級紅樹林自然保護區、花場灣縣級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等等。
長久以來,縱橫交錯、盤根復雜的紅樹林,形成了一座座海岸立體格柵,以‘海岸衛士’的姿態,守護著海岸沙灘、保護著沿海村落和農田免受風浪潮汐的侵蝕,構成了一種獨特的生態平衡。”
“紅樹林對于海岸保護有什么樣的作用呢?”小波問。“紅樹林是海岸衛士,舉個例子吧。2004年12月26日,印度海嘯襲向周邊12個國家和地區造成,數萬人死亡,而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的瑟納爾索普漁村距離海岸僅幾十米遠的172戶家庭,卻幸運地躲過了海嘯的襲擊。”小燕子說。
“這個村莊躲過了海嘯的攻擊,這是怎么回事呢?”小明問。“原因很清楚,這里的海岸上,生長著一片茂密的紅樹林。印度洋海嘯中紅樹林的優異表現,讓紅樹林‘海岸衛士’的盛名在全球遠播。”小燕子說。
“可見,紅樹林是構筑海岸防護林體系的首選,具有重要的生態效益。”夢弟說。計算機姐姐“是啊,紅樹林盤根錯節的發達根系,能有效地滯留陸地來沙,減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紅樹林,宛如一道道綠色長城,能有效抵御風浪襲擊,具有防風消浪、促淤保灘、固岸護堤、凈化海水和空氣的功能。”
海洋爺爺說“1958年8月23日,福建廈門,曾遭受一次歷史上罕見的強臺風襲擊。12級臺風從正面在廈門沿海登陸,隨之產生的強大而兇猛的風暴潮,幾乎吞沒了整個沿海地區,人民生命財產損失慘重。離廈門不遠的是龍海縣角尾鄉。因海灘上生長著高大茂密的紅樹林,結果,該地區的堤岸安然無恙,農田村舍損失甚微。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