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個好時機,詔書傳去,第一個就是平陸運河,如此重視廣西,那邊一定會感恩戴德的,所以臣贊通黃大人的建議,先行開挖平陸運河。”
……
群臣紛紛贊成。
他們雖然不懂技術,但他們懂順勢而為,自然流向的運河肯定肯定是好修建的,以及黃道周給出的幾點理由,他們也沒有反對的理由。
至于說廣西多山,這都不是問題,山地碎石再硬能硬的過火藥的爆炸嗎?
只要銀子和物資能跟上,這些都不是問題。
崇禎雙眼微凝,廣西自大明開國以來就沒有消停過,明初的大藤峽起義到明中期的瑤族、壯族搞事情,以及他登基之后的瑤族鬧事等等。
除了官員的壓迫、剝削和高額賦稅外,更多的是明朝廷沒法將廣西發展起來,以至于百姓們紛紛反抗。
現在瑤族主力已經被干掉了,朝廷覆滅建奴、扶桑、緬甸等諸國,實力已經無比強橫,廣西境內的瑤族、壯族若是不蠢肯定不會主動搞事情的。
沒有了反抗的力量,那就是歸心,而讓他們富有過上好日子,就是最好的手段,平陸運河就是其中之一。
不止是廣西,對于絕大多數百姓來說,誰能讓他們過上好日子,誰當皇帝對他們來說都無所謂的。
微微思索之后,崇禎便道:“黃愛卿之有理,但具l的你還要親自去一趟,親自勘查一番后讓一個規劃后再讓決定!”
“臣明白!”
黃道周點了點頭,而后猶豫了幾息后,繼續道:“陛下,無論是開挖運河還是修河等等都是技術活,三大運河可能要持續十余年的時間,以及運河的休整也都是常事兒。
現在的治河修河的官員有三種,第一種是家學淵源,第二種是在河道上摸爬滾打的經驗,第三種則是半路出家的;
第一種雖然系統,但畢竟是少數,且自古以來對技術都不是很看重,即便是如潘季馴等這等大家的后代從事水利的也不多;
第二種則是只有經驗,相當大一部分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顧眼前不看以后,得到提拔重用的機會很少,基本都是最底層的胥吏、工頭等等;
第三種則是最差,讓技術的不怕不懂,就怕一懂半懂,瞎指揮,修河治河事關沿河兩岸數以百萬計的百姓的生死存亡和賴以生存的耕地。
一旦錯了,浪費了巨大人力物力不說,還造成難以估量的后果。
所以,臣想效仿講武堂的性質設立一座水利水務學院,專門培養修河治河的人才,從理論到實踐、系統的培養。
這座學院中不僅教授修河治河,還要教授建橋、建港等一切水上建筑的技術,不僅是教授技術,更是研究各種技術,請陛下恩準!”
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