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日子,李翰林可是真夠忙的了,他要幫助鎮委王書記把土坡筑堤壩的事兒給搞好。不單純是在幫助王書記,主要是幫助淮土鎮的百姓。
這幾天,李翰林和小趙跑了好幾個單位,籌了好幾筆款,李翰林就安排阿嬌以淮土鎮的名義在農行開個賬戶,讓這些人都匯進淮土鎮的帳戶。這些單位,大部分都是李翰林以前在白水的鐵關系戶。比如白水縣水利局。那局長以前只是一個副局長,是李翰林一手把他提拔為局長的,而今卻如愿以償當了圓了局長的夢,正愁著沒有地方報答李翰林呢,當聽說李翰林是為了淮土鎮向他張口籌款子,就在這個機會給李翰林的面子。
他說:“你這工作組長到淮土鎮,是淮土鎮的福氣。他說,那鎮委王書記走什么狗屎運攤到你這組長?他說,我得先罵他幾句才把錢匯過去。”
白水縣的水利局局長就打電話給鎮委王書記。他說:“他這錢是看在李書記的面子上才給你的。”
王書記連聲表示感謝。水利局局長說“如果王小昌來,就是踏破門坎,一分錢也拿不到,你如果不好好的配合李書記做好工作,將來會有你難堪的。”
李翰林在一邊,看著水利局長給王曉昌打電話,笑著說:“你怎么這么說,你再這么說,我就不敢要你這錢了。”
小趙發現李翰林原來和各縣的局長們的關系這么好,弄幾個錢容易得就像抽煙借火,隨便在街上遇到誰都可以借。
他笑道:“李書記,真佩服你,能量真夠大的,大家都很給你面子。”
李翰林有意要啟發小趙,說:“這人情,是我以前做在了前面,以前我幫助過別人,而從來沒有要過他們的任何好處,當他們要表示心意的時候,我就說,先放在哪兒,等我需要的時候,我會跟你們要的。那是放賬啊,這人情帳,他們現在不還什么時候還啊!哈哈——不過話又說回來,這面子雖然是別人給的,但人家為什么要給呢?”
小趙說:“那淮土鎮的王曉昌他們為什么就沒有這個面子呢?”
李翰林說:“這是一種誠信,也是一種人格魅力。首先,你要給人家面子。在人家困難的時候,幫幫他。比如這個水利局局長,在他困難的時候,我曾經幫助過他,他向縣政府要一百的資金,我二話沒說,直接就多批給了他五十萬,當然那時候,我還是縣長的時候呢。那時,手里有權的時候,我說給你一百萬五十萬,他高興得差點熱淚盈眶。”
李翰林若有所思的說:“小趙啊,你還很年輕,官場上干爹許多事,你還不明白,做官就首先要做好人,其次才能夠做成事。一個人得意的時候,不要太目中無人,能幫人還是要幫人,特別是像我們這些官場中的人,手里能支配的錢都是政府的,誰花都一樣,大方點,讓別人花,人家就會感激你,不讓人家花,人家就會記恨你。
李翰林還告訴小趙:“這做人很重要,人生風風雨雨幾十年,說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誰也想不到自己什么時候需要人幫助。在自己能夠幫人的時候,要甘愿做虧本事,不要成天想著幫了誰誰誰,他會不會記住自己啊?會不會回報我啊?沒這個必要,吃虧就是賺錢。如果,你這一輩子不計回報地幫了一萬個人,有那么幾個人還記住你,回報你。這回報就夠享用了。”
李翰林的話,不但在旁邊一直在靜靜的聽著的阿嬌不懂其中的玄妙,就連小趙也聽得似懂非懂,但他記住了李翰林的話。他知道這番話對自己以后會有極大的幫助,他要回去慢慢消化,慢慢領悟。
李翰林的手機響了。他習慣地看了看顯示屏,卻是代鎮長陳宏打來的。他說,他在城里,想請李秘書長吃餐飯。李翰林說:“有事說事,吃飯就不用了。”
代鎮長陳宏說:“李書記,聽說你在縣城,正好很巧,就是想約書記吃吃飯,談談心。
李翰林說:“那就現在吧,找個小一點的飯館,簡單吃點飯就好。”其實說心里話,他不想吃代鎮長陳宏的飯。他知道,現在依然還是鎮委王書記統管鎮財政后,代鎮長陳宏很難花掉一分錢公款請客吃飯,要他掏腰包花自己的錢請吃飯,那飯是吃不心安的。
代鎮長陳宏先定了一個小酒館,見李翰林他們到了,又是讓坐,又是斟茶,顯得很客氣很禮貌。他雖然滿臉堆著笑,但李翰林還是看出他那笑的勉強,知道他是遇到麻煩了。像代鎮長陳宏這種人,如果不是遇到麻煩,感覺到需要向別人求援,是不會把任何人放眼里的。所以,李翰林要借這機會,殺殺他這個年輕人那目中無人的銳氣。
小趙問:“不知鎮長叫我們來,有什么事?”
代鎮長陳宏說:“主要是向李書記道歉。”
李翰林滿臉的疑惑,問道:“你陳大鎮長何錯之有,跑過來向我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