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李翰林從省城回來了白河縣之后,立即召開了縣常委會,他激情滿懷的介紹了這次到省里申辦煤田開發項目的事情,他帶來了本縣將再增加一條高速公路的初步意向。
會一開始開得很好,但是會開到了中途,縣委副書記張山卻表示了不同的觀點。這個人自從到老廟鎮檢查工作之后,對那里的基本情況很不滿意,感覺到這里的idp增長是全省最低的水平,心里就有想法。
他在會上認為:當前最為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多下基層,多了解那些窮困鄉鎮百姓的生活問題。而李翰林卻認為:白河不發展,就沒有出路沒就沒有明天,要想富先修路,不修路這里就沒有一點出路。那些優秀先進的技術,沿海客商就不會來白河縣投資興業,沒有發展我們就會變得越來越窮等等。
常委們看著這個老轉出身的副書記張山一根筋,愛跟一把手較勁,誰也不愿意出面多說什么,只是感覺這個張山有點固執,他對地方的情況不了解,自己有沒有基層工作的經驗。
對如何應對這些三農問題不怎么懂,具體如何關心百姓,他也不知道如何解決,也沒有什么好的辦法。所以在會上顯得支支吾吾地,不知所以然。
江海洋就說:“我支持李書記的觀點,白河縣要發展,就要修一級的高速公路,建一流的煤電一體的現代化煤礦。只有白河縣的財政收入增加了,那些個別困難一點的鄉鎮也就可以帶動起來了,財政有錢了,才能拿出多余的資金幫扶他們,俗話說的話:‘救急不救貧’嘛?大家說說是不是這個禮!”
縣長張炳看到該自己說話的時候了,于是就說:“現在我們正處于中部崛起的大發展時期,所以我對于李翰林書記的發展構想,很贊同,發展進取使我們這一屆班子責無旁貸的責任,當然了群眾的疾苦我們也要關心,但是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縣財政拿不出多余的錢,怎么能幫扶他們,俗話說的好:‘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干!’如果我們這次發展的構想實現了,我們就是百姓的功臣,我們就不會愧對這里的父老鄉親。”
李翰林最后接下張縣長的話擲地有聲地作了最后發:“好了,我們現在首要的任務就是發展,我們不要因為錯失發展大好良機,而成為這里的罪人。”
李翰林說著用眼睛環視了一下會場繼續說道:“我們如果不作為,不謀求經濟發展就是不稱職。這一點希望全縣的領導干部都要凝心聚力,心往一處行啊勁往一處使,把這白河縣的事情辦好。我想啊!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對得起白河縣這一百多萬百姓。當然了,張書記提的也很有道理,貧困的鄉鎮的幫扶工作,我們也要抓!不但要抓,而且還要抓實抓好。這項工作我想只要就交給我們的張山副書記來負責吧!其余的同志都要把白河縣的發展工作提到首要位置。”
張山在這次的常委會上,不但沒能達到自己想要的一炮打響,一展個人領導魅力的風采,反而有點被動與無知,想想自己這些年都是在部隊里生活,對于地方基層的工作卻是一無所知,顯得對地方行政工作的淺薄與無知。
他感覺這地方啊,真的不像是部隊那樣單純,他決定再次深入基層去了解去發現工作中的薄弱環節,他還是相信,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權的道理。
李翰林開了會,就把許生等人叫到辦公室,一起商討向省里市里擬定申請關于要求在白河到省城再修建一條高速公路的請示報告。
李翰林就對許生說:“現在我們要抓緊時間向上面申報項目,趁著我的老同學孟輝現在還在省交通廳廳長的位置上。他可以有權向我們縣里做一些政策上的傾斜,現在,誰不靠關系呢,我們也要抓住發展的機遇。但是怕只怕我們縣委班子里會出現不同的聲音。有些人不愿意發展,認為穩穩妥妥不出事,這一屆就是平安官兒了。但是那樣做,誰都愿意,輕輕松松的當官。那樣好嗎?我想是不好的,是對不起這里的百姓的。是對上級領導,對群眾的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
許生道:“李書記說的對啊,我們這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私人關系,來為白河縣的百姓干正事兒,干實事,這有什么不好,也不會引起什么樣的爭議的。你放心吧!李書記,在你身邊工作了這么多年,我看到了一個領導的個人魅力,是你的這種一心想著白河的發展一心想著要為百姓做實事的精神感染了我,我跟你好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