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機的發動機難點在于其需要在有限的空間內產生強大而穩定的動力輸出,同時還要保證輕量化和高效能。”
張小山一邊思考,一邊自自語:“要做出突破,首先得解決燃料燃燒效率的問題,優化進氣和排氣系統,還要提升發動機的耐高溫和抗壓能力。”
張小山盡管年紀小,卻被破格錄取。
因為他在機械領域的天賦異乎尋常,得到了瓊華大學高層的關注和賞識。
他們認為張小山是個可造之材,對他寄予了厚望。
在研究過程中,張小山首先發現現有的發動機設計存在著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導致能量損耗較大。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花費了大量的時間查閱資料和進行計算,嘗試了多種不同的設計方案,但每次實驗結果都不盡人意。
接著,他又遇到了材料方面的難題。
現有的材料無法滿足發動機在高溫和高壓環境下的工作要求,容易出現故障。
他四處尋找合適的材料,不斷地進行試驗和改進。
然而,資金的短缺也成為了他前進道路上的一大阻礙。購買實驗材料和設備需要大量的資金,而學校能夠提供的支持有限。
但張小山沒有放棄,他憑借著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終于在一次偶然的實驗中找到了一種新的合金材料,成功解決了耐高溫和抗壓的問題。
“現在就差實踐了。”張小山深吸一口氣,眼中閃爍著期待與緊張,“只有實踐才能真正檢驗這臺發動機是否達到預期效果。”
張小山經費非常有限,好不容易終于打造出了一臺完整的直升機引擎。
“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