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年,街道上的小販忽然多了起來,幾乎每個小胡同里都有一個背著的東西賣的人。
都是一些零零碎碎的小東西,比如南方來的肥皂盒,牙刷,發夾,發繩等等。
有一次林綿綿甚至還看見有人賣繡著花樣的枕巾和被套,她知道這些都是那些有手藝卻沒機會的老同志開始出來掙錢了。
1980年,改革的風從角落里慢慢吹向四面八方,很快就能掀起一片熱潮。
林綿綿覺得自己的中醫館也可以開起來了,她在一個月里考了很多證件,跟著老教授跑了很多地方。
又在陸野的幫助和陪伴下把各種各樣的許可證辦理下來。
終于在三月份的時候,林綿綿讓林父看了一個好日子,制作了一個牌匾掛在了老宅門前。
以后老宅改叫林氏中醫館,牌匾掛上去的那天,林綿綿親手點燃了響亮的鞭炮。
噼里啪啦的聲音帶著幾個小孩的尖叫聲一同響起,鞭炮聲過后林氏中醫館正式開業。
老李帶著十幾人一起來給林綿綿賀喜,關家也來了,來了很多人,非常熱鬧。
為了今天的開業,林父特意煲了一鍋強身健體的滋補藥膳湯,給每個來的人都發了一碗,還細細和他們講解這湯的好處,聽得眾人紛紛點頭。
開業的第一天,托林父的福,賣了很多藥膳包,強身健體的藥膳包基本上是一毛一小包,定制的比較貴,暫時還沒有定制。
“林大夫,我有一個鄰居的小孫子因發燒變成了植物人,至今還沒有醒來,他爺爺為了他,家產都散盡了,你能不能給他看看?”
說話的人是關阿姨,她說完也沒等林綿綿回答就說:“他爺爺帶著他在外面等呢,你要是同意我就讓他們進來。”
關阿姨進來的時候林綿綿正坐在診室里攤手讓陸野給她按,剛才包了很多藥膳包,搞得她手都快抽筋了。
聽見關阿姨的請求后,林綿綿毫不猶豫地點頭:“可以,你讓他來吧,我先看看情況怎么樣。”
聞,關阿姨立刻蹦起來,高興地奔出去,一分鐘后帶著一個瘦弱的老頭進來。
老頭身后還背著一個皮包骨的小男孩,年紀不大,估計三歲這樣,細胳膊細腿,纖細得仿佛一碰就斷。
陸野上前接過小男孩,接到手里后為著輕飄飄的重量皺眉,三歲的體重還沒歲歲五個月大的時候重。
“我家小杰能醒嗎?都三個月了……怎么喊也喊不醒,醫院的醫生說什么腦子被燒壞了,醒不來了……”
老頭一邊說一邊抬起粗糙的手擦著眼角的淚,聲音嘶啞痛,聽得關阿姨一直捂臉無聲的哭泣。
林綿綿沉默地診脈,沒有第一時間回答,而是反復把小孩的身體都檢查了一遍后,讓陸野去把在外面曬太陽的外公外婆喊進來。
期間她仔仔細細問了老頭很多問題,等外公外婆一進來就立刻把情況和他們說了。
外公外婆挨個給小男孩診脈,然后抬頭問林綿綿:“你覺得能治嗎?”
林綿綿沉默幾秒,點頭:“我覺得可以針灸嘗試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