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顧茹清,為了他們的事情,跑斷了腿,得罪了不少人,最后甚至不惜和母家決裂,也要嫁給他。
其實,在出征的路上,蕭景之還是都想這個日日等著他回家的小姑娘,每每想到在顧茹清穿著大紅喜袍站在他面前的模樣,都能叫蕭景之不知覺的心臟狂跳。
但是,三年沒見,在蕭景之的腦海里,對顧茹清的印象也一點一點的淡去了不少。
直到后來,遇到從小一起長大的沈新月,他便徹底將顧茹清忘在了腦后。
那時候,沈新月一身素衣,在他的面前,哭的梨花帶雨,向她訴說著自己這些年的生活苦楚。
沈新月的父母為了能攢夠給兒子娶媳婦的錢,便將她賣給了一個病秧子,成婚不到一年,便去了。
鄉里的人都罵她是災星,克夫,夫家也將她掃地出門,她實在沒地方去,不得已才來投奔。
看著那時候柔柔弱弱的沈新月,瞬間燃氣了蕭景之的保護欲。
甚至最后,他竟然愛上了沈新月的,是她和自己說了很多,他們之間小時候的事情開始。
回憶一點一點占據蕭景之的腦海,那時候,蕭景之家境貧寒,整個人也瘦瘦小小的,鄉里的人都開不起他們家,同齡的小伙伴也不愿意和他玩,甚至還老欺負他。
他總記得,自己在被那些孩子打完之后,沈新月都會出現,給他包扎傷口,還給他帶一些吃的。
后來,他們成為了朋友,沈新月也像是一個小太陽一樣,溫暖了蕭景之整個童年。
沈新月這樣溫暖,體貼,平易近人,那時候蕭景之竟然覺得,她絲毫不必顧茹清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