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過后便是春天的到來。
冬季漸深,初春微露,午后陽光灑滿大地。
盡管已過了立春,但小冰期的余威尚存,氣溫仍然有些許寒意。
湯和一家人在庭院里嗑著瓜子閑聊。
"爺爺,我們在鳳陽過得好好的,今年怎么突然想到要去應天府過年呢?”
湯和的小孫子湯晟,今年十六歲,剛剛成年,瞪著一雙虎頭虎腦的眼睛問湯和。
湯和笑著說:“那是因為皇上對我們湯家寵愛有加啊。"
湯晟點點頭,似乎想起了什么,笑著說:“爺爺,我給您從海上帶回一面掛鏡。"
原來湯晟跟隨他的父親湯鼎,在浙東軍中鍛煉成長,早些年湯和負責治理東南海防,當他卸甲歸田后,長子湯鼎便接替了他的海防及抗擊倭寇的任務。
湯和好奇地問道:“掛鏡是什么東西?”
湯晟像是展示寶貝一般,從小盒子里取出一副單片眼鏡,這種眼鏡是掛在胸前的,類似于放大鏡的鏡片。
不過它是用琉璃制成的。
早在秦漢時期,我國就已經出現了琉璃鏡,并且掌握了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原理,更了解小孔成像等光學知識。
那時的老祖先們,甚至還學會了利用放大鏡和陽光生火。
只是琉璃鏡的制作成本高昂,因此普通人并不會把昂貴的琉璃鏡做成放大鏡使用。
湯和左瞧右看,撇了撇嘴:“這不就是個琉璃鏡么?”
湯晟笑了笑,解釋道:“爺爺,您把這個鏡片放在眼睛上試試看。"
湯和依行事,將琉璃鏡放在眼睛上,嚇得差點把鏡子扔出去。
"什么東西啊?模模糊糊的,戴上看人更不清楚了,我的視力本來就不好,還整這個玩意兒。"
湯和一臉不滿。
這時,湯晟遞過來一張紙,紙上密密麻麻的文字,但字體非常小。
"爺爺,您再試試看。"
"好吧,那我就再試試!"
于是湯和重新拿起單片鏡,放在眼睛上,并俯身靠近那張白紙,這回,湯和愣住了。
嘶!
“看得真清楚!"
湯和驚訝地說:“這東西是從哪里來的?”
湯晟拍拍他結實有力的胸膛:“我和爹出海打擊海盜,繳獲來的,覺得挺新奇,就想帶回來送給您。"
“真是麻煩!"
湯和嘴上又是一陣嫌棄,但實際上心里美滋滋的。
盡管這東西實用性不太強,但子孫的一片心意讓他感到十分欣慰。
雖然表面上一臉嫌棄,但他內心還是非常高興的。
"你這小子!在東南跟你爹好好守衛海防,也要注意安全,明白嗎?”
湯晟點了點頭:“孫兒都明白。"
湯和笑著,欣慰地看著眼前這個小孫子:“長大啦,不錯,懂得孝順了。從小就三天兩頭挨打,看來沒白打啊,‘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話真沒錯!來,讓我再教訓你一頓!"
湯晟一聽嚇得尿褲子了:“爺爺,別鬧!"
湯和笑得前俯后仰:“看你這慫包的樣子!你爺爺我還舍得抽你不成?”
正當爺孫倆絮絮叨叨的時候,朱元璋領著朱懷大大咧咧地走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