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抄網的也沒有閑著,還是和上午一樣,追在沙半雞后面,等它落地的時候,撲上去抓。
反正,這都是雪地,一米多深的雪,也不用擔心摔傷。
大山和石頭也有自己的任務。
他們要去林子里尋找其他的獵物,并砍些枯樹枝回來準備晚上的篝火。
這對于他們來說,都已經熟門熟路,每次進山,這些活都是他們的。
兩個人的彈弓可不是擺設,只要有野雞和野兔敢在他們面前冒頭,就別想逃跑,不多大一會功夫,兩個人就打了六只野雞,三只野兔。
回到營地,先把野雞、野兔趁熱給它們扒皮褪毛,宰殺干凈。
隨后,他們又去扛了幾根枯樹回來,林子里最不缺的就是這些枯樹。
大山拿著刀把野雞野兔剁了,準備做晚飯。
石頭則拿著砍刀把枯樹劈開,劈成柴火,晚上點篝火用。
劉紅軍自己也沒有閑著,他分配好任務之后,就把哮天等狗子全都放了出去,讓它們自己去找尋食物。
而他則在抱著槍,站在不遠處,給眾人站崗放哨。
這里畢竟是深山之中,誰也不知道,危險什么時候會降臨。
所以,在所有人都為完成任務努力的時候,劉紅軍承擔起警戒的任務。
這個任務,看似簡單,實際上一點都不輕松。
外面零下三十多度的氣溫,抱著槍站在寒風中,可不是一件好活。
還不如像朱大海他們那樣,跑一跑,還暖和一點。
很快,朱大海等人抓了十一二只沙半雞,先送回來,讓大山先殺出來,做晚飯。
朱大海他們則繼續捕捉沙半雞。
這邊的沙土地域,較之于那邊的亂石塘,其面積顯得更為遼闊,這里沒有高大的喬木,只有一些雜草和灌木,也更加適合沙半雞棲息生活。
正是這片廣闊的沙土地,為沙半雞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存環境。沙半雞們在這片土地上自由自在地生活著,數量眾多,猶如繁星點點。
沙半雞之所以能能有那么多,除了環境適合它們生存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獵人們通常不太愿意捕捉它們。
盡管沙半雞的味道鮮美,但由于其肉量較少,使得許多獵人對其并不感興趣。
一只沙半雞褪毛去內臟后,連同骨頭也僅有寥寥幾兩重,這使得捕捉它們的收益遠不及其他大型獵物。
因此,沙半雞在這片沙土地上得以安然無恙地生存著。
它們的數量逐漸增多,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群體。
然而,它們遇到了天敵,一群追求美食,而不考慮利益的吃貨。
亂石灘那邊已經被劉紅軍他們禍禍的,沒兩三年的時間,都恢復不了原來的數量。
今天又輪到了臥牛溝的沙土地。
看朱大海等人的氣勢,今天吃飯之前,是不打算罷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