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也奇怪,柳慶云和蘇重河一文一武,按理來說也不該成為摯友。
但偏生,柳慶云和蘇重河就是這種奇葩。
當年,柳慶云出門遇難,巧遇蘇重河歸來,然后出手相救,柳慶云那會子年輕,本來是看不大上兵魯子,但是架不住當時的蘇重河年少英挺,風流倜儻,他便前去相謝,又見蘇重河也不似那般的粗莽。
這一來二去的,兩個少年郎倒是也處了些惺惺相惜的兄弟情。
而柳慶云那會雖然才華橫溢,因著長相不顯,不符合讀書人的潮流,與眾多的同門子弟關系倒是一般般,也就是后來有兩個談得來的師兄弟,但在此之前,他也是不大樂意去結交同窗。
故而,倒是跟蘇重河聊得來。
蘇重河既能一躍成為大將軍,自然也不是粗野的泛泛之輩,雖然談不來多少風花雪月,卻也能談談大漠孤煙,長河落日,領略一番別樣的風情。
哪怕后來兩人各奔東西,但在朝堂上也是能互相扶持的,蘇重河當年在外征戰,雖然柳慶云沒有在戶部和兵部任職,卻也私下在朝堂給予了一定的幫助。
故而,兩人私交甚篤。
可以說,當年柳慶云幫著鎮國公府奔波,并非僅僅只是因為蕭承煜是自己看重的弟子,更多的是為了這位曾經的摯友。
雖然最后都沒成功給摯友博出一條生路,但好歹是保住了兩條血脈。
而今,柳慶云都還依稀記得當年蘇重河站在午門斬頭臺前,偉岸英挺的身影,他那微微昂起的頭,眼底的倨傲,都還歷歷在目。
那位曾經的英雄,哪怕到了最后,都不曾說出一句詛咒的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