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身正中是用楷書陽刻的四字<御賜,養老>。圍繞這四字,在外層兩邊,高浮雕了<二龍戲珠>的圖案,放大鏡下能看到,龍是五爪,龍身鱗片用了鏨刻工藝,片片可見,一絲不茍。
龍尾處,則是刻了壽山福海,寓意:壽像山那樣久,福像海那樣大;古時候常用來祝人長壽多福。
翻轉牌身,銀牌背面光滑,正中位置,換成了<陰刻>了<丙辰年皇極殿千叟宴,重十兩>的字樣,由于刻痕較深,字跡清晰可辨。
而且這段話,也交代了銀牌的來歷,乾隆千叟宴御賜養老銀牌。
千叟宴,這活動,華夏歷史上一共辦了四次。康熙兩次,分別在康熙六十歲大壽,和繼位滿60年的時候舉辦。
剩下兩次,則是那位好圣孫<乾隆>,乾隆口口聲聲,尊重自家皇爺爺,但想壓他爺爺一頭的心思,那是昭然若揭。
比如康熙規定是65歲老人可以參加千叟宴,乾隆則把年齡調到了60歲。康熙把人叫來,就是單純吃飯,宣揚尊老。而乾隆不但往來食宿全包,有飯吃,還有禮送。
宴會結束,乾隆賞賜赴宴老人:如意、壽杖、朝珠、貂皮、文玩、銀牌等。其他東西都是虛的,里頭最有用的就是這<御賜養老銀牌>。
銀牌一共10兩、15兩、20兩、25兩、30兩,這幾種規格。只要年滿70歲的老人,就能領到10兩的養老銀牌,以此類推,每增加5歲,能領更高一級規格的<養老銀牌>。
所有得到這銀牌的老人,都能拿著它,直接到自己所在的地方政府領取等額的銀子。乾隆這一手可是坑苦了當時的地方政府。
10兩銀子,在今天沒啥,但在那個年代,它能買上1千多斤的上等大米,結果皇帝過生日,賬單全寄給了地方。
也是因為能直接換錢的原因,這種養老銀牌流傳下來的不多。目前市面上,一塊10兩的<御賜養老牌>,如果是真品,那少說也是百萬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