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朝歷代對門當的使用,都是有嚴格的規定,比如圓形是武官用,柱形是文官用,除了形狀,還有紋飾,什么品級的官員能在門當上刻什么樣的紋飾,那都是定好的。
如果是沒有官職的富貴人家,那就只能放兩面石鼓,不能有任何雕飾。
除了這些,還有數量,五品及以上官員可以使用六個也就是三對<門當>,六、七品官員可以使用兩對,七品以下官員及普通大戶人家只能使用一對。
所以古時候新婚嫁娶,男方上門求親,女方家對對方家世不是很了解的時候。
只要派個人去人家門口看一眼,數數有幾個門當,是什么形狀,又雕刻了什么紋飾,基本就能判斷對方的家世來歷,這才有了<門當戶對>的說法。
齊鳴會被感慨,甚至心生羨慕,自然不是單純覺得人家懂行,而是這兩對門當都不簡單。一對石鼓造型,一對立柱造型,擺在一起就是寓意<文武雙全>。
其次,是年代,<門當戶對>這詞最早是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也就是說元以前就有這東西,而面前這兩對,那對石鼓能到明早期,那對立柱要晚一點,也能到清中期。
其中那對石鼓上,雕刻了虎嘯山林的圖案,能用這圖案的至少也得是3品以上武將,那對立柱要差點,但也是5品以上文官能用的。
古玩行里,成對的東西本就珍貴,而要集齊這對<文武雙全>,規格如此之高,少說也要3百萬。
3百萬確實不少,關鍵把3百萬的東西,就這么放在外頭日曬雨淋,那就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