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有關席鎮的記載,能追溯到春秋時期,直到西漢開始大規模盛行,而想分別年代,也很簡單。
戰國的席鎮主要分為秤錘形和器蓋形兩種,造型簡單質樸。而到漢,席鎮的造型就講究了,動物人物,多種多樣,算是在古代工藝美術中,獨樹一幟了。
在西漢海昏侯的墓葬里,就出土以鹿、龜、雁等動物為造型的青銅席鎮。不過那件鹿席鎮上,是以貝殼作為點綴,單單是從奢華程度上還比不上眼前這尊。
只可惜眼前就一個,要是四個一套,這價格就沒底了。
一通激烈競價后,一個日本佬以760萬的價格拍下了這席鎮。
兩件來自華夏的東西之后,吳天豐又主持拍賣了兩件日本的東西,一件是個銀胎的七寶燒香爐,一件鐮倉時期的日本漆器。
這兩件都是出自名人之手,所以最后的成交價也不低,尤其是那件香爐,價格超過了大明金錠,以1200萬的高價,成了這場不正規拍賣的魁首。
拍完那件漆器,吳老拿著話筒,開口道:
“諸位,感謝大家今天的捧場了。后頭的東西太多,一個個拍,浪費時間。所以,我們這次也緊跟潮流,玩個新的。”
隨著他的話音落下,一側角落里走出了十幾號人,他們兩兩一組,將一個個用阿拉伯數字標記好的銀色大號旅行箱,小心翼翼的抬到了現場,一字排開。
光一次還不夠,這些人又抬了一次,才搬完所有箱子。
吳天豐一指這些箱子,語氣輕松:“前段時間,我家的小孫子跟我說了個東西,叫盲盒。我覺得好玩,正好這次交易會,雜項相關的東西不少,除了這幾件珍貴的,其他一件件賣,實在浪費時間。
所以我也討個巧,咱也玩一次古玩盲盒。面前這16個箱子,每個箱子里各裝了10件東西,漆器玉器銅器都有,具體裝些什么,老頭子我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