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沒到宋,明代董其昌的!”
一聽是這位,齊鳴白眼都快翻上天了,這位的畫那是能在大街上遇到的?別說大街,就是走遍了琉璃廠的店鋪,走遍潘家園的店鋪,都不一定能看到一幅真跡。
董其昌何許人?
他曾經出任南京禮部尚書,在明朝這個官相當于現在的
中央宣傳部部長兼外交、教育、文化部長。
他是明代著名書法家,畫家,收藏家。他的書法有多好?到清朝時,他的字被稱作宮閣體,清朝參與科舉的學子都必須會。
他的畫有多好?他在世時,就是一畫千金,當時的原話是:名聞外國,尺素短札,流布人間,爭購寶之”。
原本他可以憑借書畫,流芳百世,但可惜他有個不省心的兒子。他兒子為富不仁,魚肉百姓,欺男霸女,橫行鄉里,最后徹底激起了民憤。
1616年,董其昌61歲時,一批書生糾集村民沖進了董府,打砸搶燒,將碩大的董府付之一炬,史稱“民抄董宦”!
就因為這四個字,董其昌的名聲徹底臭了,成了畫品和人品分裂的代表人物。他這也算是明代藝術屆,被自己兒子坑的第一人了!
男人興奮的將宋畫收回,又掏出個畫軸,打開介紹。
“嘿嘿,小哥你看,這款還是印,那都是董其昌的沒錯吧。這兒還有嘉慶皇帝的收藏印。”
這是幅董其昌的疏林茅屋圖,畫上林木疏秀,岡巒迂回,江面水波不興,墨色淹潤通透,筆觸簡練卻不輕薄,給人一種清爽高潔的感覺。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