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一旁的小龍難得的插了個嘴,贊嘆了一聲。
聽到有人稱贊她的東西,老人也是高興的笑出了聲。
“呵呵,我家老頭子在世的時候,也去市場上擺攤倒騰過一陣,這件是里頭畫的最好看的,我就給藏了起來。“
齊鳴雖然也是笑恭維了兩句,但卻在心底失望的嘆了口氣。
老人家顯然不懂什么是古玩,這好看有時候真不能當飯吃。
這種瓷器是中國特有的外銷瓷,俗稱滿大人瓷。
滿大人,現在的華人都把這稱呼當成是對華裔甚至是特指華夏人的,一種歧視。前兩年因為一部漫威電影,這個稱呼在國內被吵的沸沸揚揚。
但其實,這詞語最早在出現在西方的時候,是帶著贊美和憧憬的,完全沒有一點歧視的意思。
康熙年間,清朝開放部分港口用作對外貿易,當時來華的西方人,登陸后就必須拜見當地的官員。
當他們見到清朝的官員們互相稱呼對方為大人后,便把穿戴官服打扮的人都稱作滿大人。
后來,為了滿足西方人對神秘東方國度的好奇和向往,歐洲的商人定制了一批繪畫了清朝人物裝束的瓷器,這種瓷器,就被稱作滿大人瓷。
滿大人瓷為了迎合歐美人,有著構圖緊密、色彩濃艷、金碧輝煌的特點。西方有喝下午茶的習慣,18世紀時期,用滿大人瓷器喝咖啡或下午茶,一度成為歐洲貴族間的一種潮流。
這股風潮一直持續到鴉片戰爭之后。因為清朝是戰敗方,自然也就失去了西方人的推崇。
齊鳴手上這把茶壺,整體滿繪人物風景圖紋,壺身主體繪畫庭院人物休憩圖,人物身穿滿服,面容神色卻酷似洋人;壺把和壺口被做成樹枝的樣式,完美契合廣彩“式多奇巧”的特點。
無需望氣術驗證,齊鳴都能斷定,這就是一件標準的嘉慶年間的出口外銷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