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雍正時期開始,因為常常拿來賞賜大臣,所以又稱<賞瓶>。而之所以有了這個別稱,其實還是太監偷懶造成的。
皇帝賞賜,太監就得大聲把賞賜的東西給喊出來,喊的響了,才能表示這賞賜的尊貴。
一開始太監們都很老實,會大聲喊<皇上賞賜玉壺春瓶一對兒>,但只要是人都有犯懶的時候,不知道從哪個小太監起,就喊成了<皇上賞瓶一對兒>。
反正上頭也沒追究,能省則省,這<賞瓶>的叫法也就傳了下來。
他手上的這件,雖然是民國的,但它整體線條柔美,比例協調,胎質縝密,白釉瑩潤,光澤感自然,青花發色也是明艷亮麗,品相上佳,在同類器中屬于佼佼者。
瓶身外壁自上而下分別用青花,描繪出整整九層紋飾,口沿處繪海浪紋、如意云頭紋,頸部裝飾了蕉葉紋及回紋,肩部則是纏枝蓮紋及如意云頭紋,腹部繪以勾連纏枝蓮紋為主題紋飾,足脛繪仰蓮紋及卷草紋一周。
賞瓶之所以常常用來賞賜大臣,其中一大原因,就是腹部的<纏枝蓮紋>,華夏古人的一大愛好就是玩諧音梗。
<蓮>的發音和清廉的<廉>一樣,再加上是用青花勾勒,連起來正好是<清廉>。皇帝送這瓶子,寓意<一品清廉>,同時也是有警示勸誡的意思。
齊鳴看完了瓶身,翻轉瓶底,底部落款讓他愣住了,眉頭瞬間就皺成了個川字。底款是青花楷書六字:
<大清雍正年制>
他抬頭,看向林軒,這回也有了點責怪的意思:“你不是把它當成真品了吧?”
林軒喉頭滾動,片刻之后,才輕輕點了點頭,從嗓子眼里,悶聲悶氣的憋出了個“嗯!”字。
“小林子!你這也太,太,太~”
齊鳴一時間也沒找到合適的形容詞,最后只能無奈道:“你這也太糊涂了吧!帶款的雍正青花賞瓶是什么情況,你不是不知道吧!”
用玉壺春瓶賞賜大臣,起始于清朝雍正年間。自此之后,這種形式成了皇家倡導吏治廉潔的一種手段,一直持續到了溥儀的宣統朝。
但雍正在皇帝里頭本身就算是很節儉的,他對清官的標準是很高的,加上他在位時間也就13年,所以能得到這賞賜的也就不多,換而之,這東西一整個雍正朝生產的數量也很有限。
到今天兩百多年過去,目前全華夏,乃至全世界,對外公開,且被認定為是雍正官窯正品的賞瓶,有且只有一件,如今就在粵省商會里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