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鳴好奇問道。他知道,能被吳天豐當成魚餌,勾引大家買盲盒的東西,肯定不便宜。但是華夏古董文玩太多,沒人能樣樣精通。
而且,眼前的這個墨盒算是件文房器,顧名思義就是裝墨的。但這年頭一般人誰沒事會寫毛筆字,所以他確實沒接觸過。
林軒跟過年一樣,臉上喜滋滋的,開口道:“之前給你的資料里有本《北京繁昌記》還記得嘛?”
“有點印象,作者是個日本人,內容講的是他在清末民國時期,在北京城的見聞。”
齊鳴回憶了下答道。那書他看了,算是難得的比較全面記錄了,二十世紀初北京城或“繁昌”或“凋敝”的景象。
作品內容涉及到當時的歷史、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稱得上是民國時期日本人研究北京的較為細致、全面的著作。
但作者畢竟是日本人,有的地方帶著主觀臆想的成分,齊鳴不是很認同。
林軒見他看過,也就省了解釋的步驟,繼續道。
“《北京繁昌記》里將北京刻銅墨盒、南昌象眼竹細工、湖南刺繡并稱為“中國之三大名物”,其中北京刻銅,就是陳寅生發明的,可以說是華夏刻銅技藝第一人。
他是清同冶秀才出身,精通書法,而且是楷、行、草、篆諸體俱佳。所以他的作品里,書法作品價值最高,尤其是《出師表》和《蘭亭序》最為出名。”
說著,林軒得意洋洋的揚了揚手上的銅盒,興奮道:“他的作品,不說字字過萬,但每個字,打底5千沒什么問題,加上《蘭亭序》是他的代表作,你說值多少吧。”
齊鳴看向墨盒,大概估了個價,差不多2百萬。作為一項技藝的開創者,這價確實不低,要是以現在的眼光看,只是往銅上刻字,貌似沒什么。
但那是因為,現在的人都開了上帝視角。這就好像,世界上第一例剖腹產是1610年由德國的一個醫生進行,但此后2百多年,剖腹產后女性基本都會死于術后感染。
直到1848年,人們意識到消毒這個概念,死亡率才下降。你很難想象,消毒這如今算是常識的東西,也花了200多年,才被人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