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瓷器的有句話,飯桌上的不如供桌上的,供桌上的不如書桌上的。
這兩個柜子的擺放,也是照著這個規矩來。
左邊第一個,全是杯盤碗碟,右邊一個則是各種器形的花瓶。
齊鳴在左邊小逛了一圈就發現,這說是老東西,但都是民國居多,光緒宣統的都很少,而且他說不用望氣,就不用望氣,所以看的不快,權當是印證所學了。
左邊的還沒逛完,還真就被他找到了件有點意思的東西。
這是個:黃地紫綠龍大盤。齊鳴拿食指和拇指比劃了下,這盤子口徑差不多有47厘米,盤口到盤底高也有個8厘米左右。
這種大小的器形,就是所謂的供桌上的了。而黃釉瓷,也確實是皇家常用的祭祀瓷。
整個盤子以黃釉為底,內部填充五色裝飾,內底是紫綠兩條游龍,呈雙龍戲珠造型。內壁則刻畫梅花、茶花、菊花、牡丹、荷花、石榴、芍藥及桃花,幾乎是畫全了一年四季的特色花卉。
這么多花同在一個盤上,也算是很少見的。
而齊鳴覺得它有意思的,還并不是這花,而是底部的落款:儲秀宮制。
在華夏歷史上,只有一個人使用的瓷器,會落這個款,那就是清朝同治和光緒兩朝真正的統治者:慈禧太后!
儲秀宮是內廷西六宮之一,建于明永樂年間,一開始叫壽昌宮,嘉靖時更名為儲秀宮。慈禧在咸豐二年入宮時,就居住在儲秀宮的麗景軒,并在這兒生下了后來的同治皇帝。
后來英法聯軍入京,咸豐外逃,最后又死在承德避暑山莊。慈禧的兒子同治上位,為了方便垂簾聽政,她從儲秀宮搬到了養心殿和長春宮居住,一住就是24年。
直到光緒十年,慈禧50歲的時候,打算撤簾歸政,便搬回了儲秀宮。為了紀念這次搬家,同時慶祝慈禧50歲的壽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