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明朝,清朝,畫的魚則剛好相反,主要體現魚的靜態美,而且不追求真實性,形象更夸張。你可以拿近了看看,這魚的形象和動作,是不是明清的?”
齊鳴將盤子放到了攤位上,示意那人自己拿起來看看。
那人拿起后,皺著眉,不情不愿的看了起來,五條魚,一條都沒放過。他邊上的人也湊過去,一邊看一邊議論。
“還真是,這魚不是游的,跟放砧板上一樣。”
“還有這水藻,漂亮是漂亮,也不像在動,還真跟這小伙子說的一樣唉!”
那人拿著碗,聽著其他人對齊鳴的認可,心情煩躁,但事實如此,又有圍觀人的見證,他也不能睜眼說瞎話,想反駁也沒理由,只能犟嘴道。
“照你說的,這只能說明是明清的,怎么證明是清朝,還是精確到光緒仿康熙的!”
齊鳴笑著指了指盤子一側的一條魚道
“想證明很簡單,理由就在這魚的種類上。這盤子,算上盤底這條,一共有五條魚,分別是2條鯉魚,一條青魚,一條鯰魚和一條鱖魚。
鯉魚的鯉,諧音“利”,而且還是古人口中的龍魚。
這鯰魚的鯰,諧音年,寓意年年有余,這鱖魚則是諧音貴,這三種魚在其他朝代的魚藻紋里都算常見。
唯獨,這青魚,青字諧音清朝的清,瓷器上畫青魚,有期望清朝綿延的意思,所以青魚的魚藻紋算是清代特有的。
光憑這兩點,我說這盤子是清代的,你覺得說的對不對。”
“哼,你這還是沒說,怎么斷的它是光緒的!”
齊鳴做了個翻轉的動作,示意他將盤子倒轉,露出了“若深珍藏”四字底款。
“若深珍藏,這四字款,最早是康熙時候出現。康熙之后有兩個時期仿制過這個款,一次是光緒,一次是民國,民國仿的較少。我要是說,是根據畫工,開臉,風格,來區分具體年代,你肯定也不服氣。”
“所以就說個最簡單的確認辦法,胎底。康熙的底是最細膩的,其次是光緒,最后是民國。這個胎底,摸著就拉手,沒有康熙的細膩感,但也沒有民國的顆粒感。盤身也符合光緒薄而透的特點,你自己上上手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