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齊,抱歉啊,不知道你們還在吃飯,要不你也先去吃,我們坐著等會兒就行。”
齊父一擺手“晚點吃也餓不著。這么晚過來,是有什么事兒嗎?”
說著他看向了跟在老周身邊的青年。
老周立刻反應過來介紹道“這是我兒子,周凌楓。唉,說來慚愧,這次來還是過來求你幫個忙。”
隨后老周大致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就給說了一遍。
原來,昨天齊鳴鑒定了那件黃釉瓷是作偽后,他連夜就找了專家把東西送過去鑒定。最后結果那件梅瓶自然不是弘治黃釉瓷,也不是清仿的,算年代比他孫子大不了幾歲。
這一下子虧了幾百萬,老周當晚就把周凌楓給臭罵了一頓。罵完一問,才知道,這可不是周凌楓第一次以物抵債。
兩年間,已經連著收了四五件。而且他還用公司的錢款,拍賣購買了不少古玩。
據他自己說,第一次是有人拿了個康熙的瓷碗,抵債。他開始的時候也覺得不靠譜,但人家手上確實沒錢,于是他找了個專家,鑒定是真品后勉為其難收了下來。
哪知道一倒手,不但補上了欠債,還倒賺了幾十萬。他們家是包工頭起家,主要做裝修的,現在生意不好做,一個工程下來,就算順利拿到錢,刨除人工材料,落到他這老板手里的也就這么多。
眼見古玩里頭利潤這么大,他一下子就沉了進去。開始遇到了東西還找專家鑒定,但專家鑒定也要錢,而且東西越是珍貴的收費也越貴。
次數一多,周凌楓就覺得這筆開銷有點多余,關鍵是看專家鑒定也沒什么難的,給他一種我上我也行的感覺。
于是他直接報了班學習,學上一段時間后,就去古玩市場找了些小件的銅錢,瓷片練練手,期間真真假假都有,直到一年后,連著好幾次,淘的東西都是真品,他就以為自己出師了。
此后抵賬也好,收藏也罷,都是他自己掌眼。買回來后,就放書房,由于他手頭寬裕,不著急用錢,所以一年多里,東西只往家搬,就沒往外賣過。